一幅瓷照内蕴的文化


 一幅瓷照内蕴的文化

喻建国

我的爸爸留给我的仅仅只有一块瓷照,这是一块瓷砖,厚度为0.9厘米,长39厘米,宽26厘米。正面上釉,底面白色,图线为黑色,图面显示了一位清末民初的江西农村妇女的形象,从图面上来看,估计年龄为五十岁左右。父亲给我看这张瓷照的时候已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他对我讲的一句话一直让我牢记在心:“请把这张瓷照保存好,她是我的祖母,我是她带大的。”如果说我的父亲曾经对我讲过什么话,那么这句话就是我还记得的几乎是唯一的一句话。

六十多年过去了,我曾经经历过中国最彻底的社会变革,在这场最彻底的社会变革中,几乎所有的封资修都被销毁了,而这块瓷照却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瓷照上的这位老年妇女身着黑色布袄,头发往后梳,估计后头有一个发结。单眼皮。瓷照呈椭圆形,图像下方署有“江西中山马路东南昌美术瓷社写照”字样。

我的父亲早年是在本村宗祠的助学下读书的,后来考进了国家办学的大学,有全额的奖学金,他就是这样成长的。1963年因低血糖在青海故去。

我看这幅瓷照的感情历程现在回顾一下也是很有趣的。当年接过这幅瓷照时也没当回事,我的母亲对这幅瓷照是毫不介意的,根本就没当它是回事。我初看这幅瓷照时,也没上过眼,不就是一个农村老太嘛,又不好看,又没什么气质,从心底还会泛起一阵厌恶感,只是出于对父亲嘱托的一种责任,就把它保存着。近几年来看瓷照时的感情两样多了,尤其是注进了自己对于孙辈的感情,对烨孙的感情,对扬孙的感情,对威孙的感情。

我对孙辈们充满期望的感情,我希望他们能够自立于人间,能够自强,像他们的父辈那样。我送给他们的是对他们的辅导:对烨孙的数学辅导,对烨孙作文的辅导;对扬孙的数学辅导,对扬孙学习《道德经》的辅导;对威孙的辅导比较少,因为他不在上海,他在上海的幼儿园中不长的一年间,我也曾经对他进行数学的辅导。为什么对他们进行数学的辅导,因为数学是人类的普适性语言,是揭示科学的语言,是精确量化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并掌握这种语言将能开启学习者对科学的无限热情,并且让这种热情深深地植根于自己的心田上。它会自然地引导人一辈子的生活,量化观察自己眼前看到的和感觉到的一切。

我会选择某一天,将这幅瓷照交给我的儿子,我的儿辈已经接近五十而不惑之年,和我接受瓷照时的二十多岁的年龄有很大的差别。也可能我会到他们接近花甲之年时才会给他们,那时他们对瓷照的感情肯定又会不一样了。

这幅瓷照绝对是我家的一种文化,我希望将这种文化传承为继,让它成为一种维系家庭感情的文化,发愤图强的文化,融入中华文明的文化,融入世界大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