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营销:有节过节,无节造节


“有节过节,无节造节”,这早已成为商界的常规营销套路。不过,比起以往,如今的“造节运动”在创意上有了很大提升,频次也日益加大。光是现在的3月份,除了妇女节、植树节、消费者权益日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纪念日外,商家还借“睡眠日”、“爱耳日”、“森林日”、“水日”等国际日大搞营销,甚至还巧借日期上的数字创造了一个“派节”。下面请看案例: 
 
好丽友初尝“派节”甜头“。商家从国际日里捕捉到了商机,而数字节营销如今也有进一步的延展。去年11月11日淘宝在“世纪光棍节”造节促销上斩获巨大利益之后,又谋划了“双12”促销活动。12月12日,这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因为与“要啊要啊”谐音,被淘宝冠以“全民疯抢节”的概念。 
 
去年的3月14日,又一个数字节诞生,除了情侣关注的“白色情人节”之外,好朋友们找到了新的节日归属“3·14派节”,这是由休闲食品企业好丽友首度引入中国的“友谊节”,传递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爱。在历经京沪两地近5万名高校学生们倾情关注、互联网近200万名网友为期20天的疯狂转发、全国亿万消费者的千万次“无意间”的邂逅之后,“派节”成为一种潮流,“派节吃派”的时尚认知初入人心。 
 
品牌如何赢得年轻消费者的心?这一问题最考验商家的智慧。好丽友独辟蹊径,尝试将“数字”、“日期”、“拳头产品”以及“品牌理念”进行“捆绑”,将国外在3月14日举行的“πDay”作为“派节”引入中国并进行推广。3月14日就是“3·14”,让人联想起祖冲之发现的圆周率π;在美国的旧金山,每年的3月14日下午1点59分,热闹的人群就要手里举着各式馅饼(Pie)围着当地的博物馆绕行3.14圈,以庆祝“πDay”的方式纪念这一伟大的数学发现。好丽友的拳头产品好丽友派目前已经做到“派类第一品牌”。
 
融合这些元素,好丽友打造了一个中国“派节”,并为宣传“派节”不遗余力,整个推广共分为线上SNS互动、线下高校活动以及销售终端呈现三个部分,首先,在紧密连接企业与年轻人群的新媒体平台微博上开展“友情大π送”活动,吸引网民关注。同时,在“好丽友·派”产品的终端促销方案加以1+1好友分享礼包,并专门为好朋友设置了留言区。 
 
有了线上活动和销售终端对“派节”的认知铺垫,3月14日在北京、上海两地共计4所高校开展的“派节校园特别活动”,则将“派节”的友情分享精神落实到人与人真实的情感交流中。据好丽友市场部负责人反映,“今年"派节"虽是头一年的小规模试水,却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强烈反响,这说明消费者再次认可我们的表现”。 
 
以节兴商是商家营销的有力工具,但过去一些商家推出的所谓的节是为了推销某类应季商品、著名营销培训专家彭杰(博客zhiliangguanli.com)认为从商家本身的意愿出发推出的营销活动,冠以“节”字明显是牵强附会,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自然越来越小,而新的造节运动以创意取胜,挖掘了消费者内心包括物质与情感的双重需求。 
 
还注重宣传节日背后的社会意义,这是一个质的提升。随着新造节运动如火如荼,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有可能被商家挖掘出新的意义、打造成节日,而当节日“泛滥”,消费者眼花缭乱时,商家又将面临一场更严峻的考验,要想把人气集聚到自己的周围,必须拿出更高一筹的营销智慧。 
 
那么节庆营销指什么呢?提起节庆营销,人们自然就联想到了节日里的促销,以为促销就是节庆营销,这其实是一种很狭隘的思维。其实,通过根据以上对于节庆的定义和阐述,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节庆营销就是指在节庆期间,利用消费者的节庆消费心理,综合运用广告、公演、现场售卖等营销手段,进行的产品、品牌的推介活动,旨在提高产品的销售力,提升品牌形象。归属上,它是整个营销规划的一部分,而不是短期的售卖活动,对于一些节庆消费类产品来说,节庆营销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 
 
于是广义的节庆营销也就自然分为以下七大类:文化庆典营销、商贸及展会营销、体育赛事营销、教育科学事件营销、休闲时间营销、政治/政府事件营销、私人事件营销。著名营销培训专家彭老师表示目前我们所说的节庆营销,通常是指文化庆典类的针对节日、假日、狂欢节等实施的营销行为。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节庆营销呢?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公司整体营销战略需要,以及产品市场发展现状所决定的,有些产品主要是针对节庆消费者展开,比如旅游景点为了聚集人气,就通常喜欢在节日搞旅游节,以此聚集景区的人气。还有一些产品由于滞销等原因,不得不进行折价优惠促销,但有没有促销借口,所以就利用节日、庆典等事件进行折价营销,以此刺激消费,出清库存。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节庆中聚集了大量人气,对于新品牌的推广,更是给消费者亲密接触的绝佳良机。而且在节庆中消费者从众的购买心理,为产品提高销量提供了销售基础。 
 
“人气”是节庆为营销开展所提供的唯一及重大的理由。异如往常的人流量、从众性的消费心理让商家获取了难得的推销契机,尤其在这经济寒冬已至的时候,节庆更是所有企业都渴望用来缓解滞销病痛的良药。火爆的奥运营销盛景还未在记忆中褪色,针对国庆、元旦、春节等传统节庆的促销接踵而至,且同样热闹异常。 
 
节庆促销时间宜早不宜迟,特色活动最好比对手早三四天,以免被对手抢先。再好的策划,再好的时机,如果没有完整准确的规划预算,届时产品不充足,促销品不到位,顾客该买的买不到,该拿的拿不到,也必定影响整体活动的效果。 
 
节庆营销气氛包括两部分,一是现场氛围,包括气氛海报、POP张贴、装饰物品的布置、恰到好处的播音与音乐,这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具体而言,做好主题广告宣传,从色彩、标题到方案、活动等均突出节日氛围,以主题广告营造节庆商机;另外一种氛围就是员工心情,这就要看组织者是否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心态。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制定一个恰当的任务与销售目标,活动结束后按照达成率情况进行奖赏。 
 
每次节庆营销整体活动都需进行一番很好的评估总结,才能提升节庆营销的品质和效果。比如本次活动销量情况、执行有效性、消费者评价比、同业反应概况等。分析每次活动的优点和不足;总结成功之处,借鉴不足教训。评估总结的目的,就是为今后规避风险、获取更大的成功。 
 
在节庆营销被广泛重视的情况下,了解竞争对手的举动对制定自身品牌的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要尽可能地掌握竞争对手所选择的传播媒介、促销品类、终端战术等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应对办法和赶超思考;要针对竞争对手在不同区域的营销动向,参照彼此的优劣势划定主次市场,并依此分配相应比重的投入。一般而言,要避免和强势对手打价格战,应以突出自己的优势为主。在节庆营销形式、内容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及时了解竞争对手所采取的举措,也是使自身做法更具创新性的保证。 
 
目前中国的节庆营销已经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国家不仅支持、参与而且组织举办各种节庆事件,这为我们的节庆营销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氛围,也为企业和品牌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绝好时机。中国人爱热闹的特性,这也是我们的节庆营销为什么每每得手的原因之一。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企业来说做好全年节庆营销便等于做好了全年的营销了。而且,节日营销已经成了促进国名经济发展的节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