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中东中国为何老被吊死一棵树上
一个国家的现政权不管如何对待本国人民,中国与它的交往都一直在固守着“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这一原则,表面上把中国置于国际道义的高地,然却经常使中国的利益角逐被吊死在现政权的一棵树上。
以顺讨逆、替民伐罪,这本是人类文明进步之正道。但如若总是教条般地死守这一“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就很难在国际政治版图的颜色革命中角逐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对叙动武上,中俄的反对看似一堵墙,然而却经不起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绕道而行的冲击。
在从美参议院获得对叙动武授权之后,奥巴马便马不停蹄赶赴欧洲,就不经过联合国授权对叙动武,寻求国际支持。
9月4日,普京表示俄罗斯将有条件支持对叙动武。其开列出的条件是如果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确实发动了化学武器攻击,在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不排除同意外界对叙利亚发起军事干涉的可能性。
G20峰会即将在俄圣彼得堡召开,普京希望与奥巴马深入对话。对叙动武将是这种对话的一个焦点。
在美俄角逐上,普京的反复无常与突然变脸似乎是一种常态。他对重大地缘利益国内政内斗的处置,也不是总吊在现政权的一棵树上,审时度势、突然变脸、灵活应对,这是普京的一贯作风。不论对强悍的对手还是对自己的盟友,普京几乎都是这样做的。中国夹在其中,固守外交原则教条,日子并不是特别好过。
现在,美国以新证据表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对本国人民使用沙林毒气为由,威胁对其发动军事袭击,这一动作极可能让外交僵化的中国再次陷入尴尬境地。
在中东的利益角逐中,中国为何老是陷入这种被别人牵着走的尴尬境地呢?根子仍在它的一个固守不变的外交原则。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2日称,数十年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一直是不干涉主权国家内政。在中东,中国外交政策官员坚持将赌注下在现政权上,即使其民众支持度骤降也是如此、不知变通。从利比亚的卡扎菲到埃及的穆巴拉克,中国在这些中东政治强人对本国人民所犯暴行早就预示着其政权将要垮台时仍支持他们。
中东乱局凸显了当今世界只有一个超级大国的事实。这个大国就是美国。
中东是中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利益区。在沙特及其海湾地区,中国有若干大规模建设项目,对其石油供应的依赖也是越来越大。
在中东,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也还有美国对其能源依赖的减轻上。面对国内工业化加速消耗的能源,中国一直在非洲、拉美等地努力寻求新的供应,但中东仍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战略能源供应地区。美国搅局中东,最紧张的依然是中国。掐断中国经济增长的血脉,扰乱中国的全球崛起,控制海外的能源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美国显然正在打这张能源牌。
在全球事务上,中国也算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但它固守的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原则以及对中东现状、现政权一根筋式的僵化支持,会使其在当地政治事态的迅速发展中措手不及,甚至在中东变局的战后安排与利益分割中被边缘化起来。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的隐忍、低调、僵化、固守,老是在一个又一个危机中,只能对华盛顿的主动行为被动反应,这又怎能不尴尬呢!
在中东,中国不可能成为美国的盟友。因为这里牵涉到一个崛起中大国的尊严以及其民众的感情纠结。但中国也须有自己的战略底线与外交变通,不能老把自己的战略利益吊在现政权的一棵树上。该坚持时坚持,该变通时变通。固守一人一道一政权,终归都要吃大亏的。
2013年9月5日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