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一样,或许只要再等上十几天,陶群典期待的“旺季”便会到来。而在这之前,他则要忍受长达8个月的“淡季”。而且因为行业特性,即便在“淡季”,陶群典也不得不继续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
记者在陶群典的企业看到,因产大于销,积压的产品已堆满整个厂区。陶群典说,那是上千万元的货物。对于一家实力有限的小企业来说,资金压力显而易见。
只要透过厂区办公楼二楼的窗子,陶群典便看到厂院内码放整齐的“瓶子山”,以及只有一墙之隔、企业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客户——稻花香集团。
在陶群典眼中,作为酒瓶生产商,他的企业与稻花香集团是供应和被供应的关系;而在中国银行三峡分行行长肖达眼中,在该行推出的“N+1+N”金融服务模式(“1”,通常由一家优强企业来担当,“N”是指其上下游的众多小微企业),它们是“N”与“1”的关系。也正是通过稻花香集团这个优质核心大企业“1”,他们才能快速发现“N”,即众多如陶群典企业一样需要资金扶持的小微企业,进而给“N”提供金融支持,解决“N”的融资难题。
寻找小微企业的“捷径”
整齐码放在企业办公楼门口、高高的“瓶子山”,几乎将公司牌子挡住。陶群典的企业很“低调”,“低调”却不影响企业上千万元的销售收入。陶群典说企业成功的秘籍在于走了一条“捷径”,这条“捷径”让他几乎不会为产品销路发愁。虽然他有时也会抱怨,“最近这两年,参与竞争的企业多了,压力也很大”。但零距离这一优势,让陶群典始终占据着稻花香集团“主供应商”的位置。
在支持小微企业的路上,中行湖北分行也在寻找捷径,这条“捷径”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地寻找小微企业。中行湖北分行行长助理阎海思告诉记者,为积极应对金融脱媒,该行今年在全辖开展“转型发展年”主题活动,其基本思路就是将信贷支持对象主动由大客户为主转变为大中小微客户并重。他强调,与其他银行“扫街”、“扫楼”做法不同的是,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更科学、更高效地寻找到小微企业,这需要“捷径”、需要可复制的模式帮助,以实现小微客户倍增目标。
抱着这一目的,中行湖北分行又一次将目光落在大企业、核心客户身上,不过这次他们的关注点是在这些客户的产业链上。阎海思解释说,大企业离不开上下游配套的小企业、小商户的支持,这就给了我们方向,围绕汽车制造业、钢铁、酒类集团、水产集团等中行湖北分行的重点核心客户、大型企业产业链、资金链来拓展中小企业,大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以便更有效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记者杨洋 通讯员 陈劼)
N+1+N:大行寻小微觅捷径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