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11月,哈国出台了一项反危机计划,其主要的措施是从“国家基金”中拨出100亿美元,从五个方面救市。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救助银行业。按最初的设计,拟通过注资40亿美元来加强银行资本,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从而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具体措施是,由哈大型国有控股集团“萨姆鲁克-卡泽纳”基金以购买债券的形式,从“国家基金”融资。然后由“萨姆鲁克-卡泽纳”基金,向银行业注资40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用于购买BTA银行、联合银行、人民银行、哈萨克商业银行等不超过25%的普通股。另外的30亿美元,则以次级债务的形式,通过购买银行的优先股提供给银行。
然而,哈银行业实际存在的困境大大超出了政府的预料,特别是作为哈第一大银行——BTA银行和哈第四大银行——联合银行,到2009年1月底已面临倒闭的危险。仅仅通过购买其不超过25%的股权已不能控制住局面,故政府不得不通过“萨姆鲁克-卡泽纳”基金于2月再次出资2120亿坚戈,收购了BTA银行75.1%的股份;另以100坚戈的象征性价格,收购了联合银行76%的股份,并与其签署了为期36个月的存款合同,将240亿坚戈存入银行,专门用于贷款生产企业之用。
但上述举措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首先,BTA银行和联合银行资产质量不但未见改善,而且还在继续恶化。近两年来,BTA银行主要靠的是大量从国际资本市场借贷,大力推进资本扩张。截至2009年3月底,BTA银行的外债余额达130亿美元,占到整个银行业外债余额的38%,今年应还外债本金30亿美元,占到应还外债总额的27.3%。联合银行的外债余额也不小,为40亿美元,占到哈银行业外债总额的11.7%,今年应还外债本金5.6亿美元,占应还外债总额的5.1%。对此,哈政府明确表示,政府不会为银行的外债买单,两大银行应与债权人谈判,进行债务重组。
分析人士认为,面对如此局面,哈政府实际上是左右为难:替银行还债,将导致国家经济破产;不替银行还债,银行的破产将不可避免。唯一的希望是通过谈判达成妥协,缓解所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