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0908


企管

朋友经营一个公司,虽然规模不大,各项业务却也是顺顺当当,大家相安无事。近几年,受国际形势的影响,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有减缓迹象,公司业务上升不如前几年快,公司上下都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

总经理一直期待企业能够规范化、正规化,期待让公司能够由人治阶段过渡到法治阶段,让制度和流程规范发挥作用。不过与互相对应,如行政部、人力资源部等事务部门人员积极性颇高,而处于流程规范之下的业务部门人员纷纷反应“流程过长、过乱”。这让朋友有点困惑,朋友知道我刚刚上完EMBA,就问我怎么办。

我就宽慰道,对于小公司来讲,由于公司业务规模小,老板的精力和能力几乎可以覆盖到全业务流程,甚至可以明察秋毫了,这种情况下制度其实不是必须的,老板本身就是制度,对此绝大多数人都完全能够接受。

对于小公司,特别是初创公司,适度“混乱”有助于企业发展,在这个阶段效率第一,有效高于正确。一味强推制度,把本身不复杂的事情弄成了复杂的,结果可能是制度有了,公司却不在了。

借鉴

毕竟不能永远这样,随着公司逐渐长大(当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想长大),老板的能力和精力照顾不了全局,就得有一套授权体系、一套制度体系作为大家工作、思维的“模板”,否则各行其是那还了得。

中医的经验几乎全部存在于头脑中,对于同一个病人,不同大夫同样“望闻问切”之下,由于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再加上中医,久经口耳相传之下,衰减和走偏的可能性较大。

而西医呢,拿体检来讲有一套几乎统一的标准(不管标准是否完全正确),体检结果出来,与标准进行简单核对之后,大夫们会得出大致相当的结论,就是体检者自己也能判断个大致。而西医的经验多是一本、一本的,越积累越多,越提炼越精,越发展越好的,几乎没有失传问题。

企业管理中,不少是中医打法,老总的能力强,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而老总一换马上就崩溃。理想中的企业管理,还是要有“一定之规”的,不能完全受制于某个领导的独特个性。当然某个领导人格魅力强、有魄力,企业可以走得更稳、更快、更好,反之领导就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企业也不至于走向崩溃的境地。

学习

 

企业从人治走向法治不是一蹴而就的,完全照搬某个标杆企业的作法肯定会有问题。比如国际知名的麦肯锡公司由于水土不服,曾经导致不少中国企业规范化未果,却无疾而终的。

要想平稳走完这段过程,企业的学习能力很重要。企业要把存在于每人头脑中的专业化很强的打法,梳理成一个个大家大致认可的标准动作,梳理成一个个流程,先简后细、先易后难,逐渐过渡不失一种方法。

一定要把老中医头脑中的隐性知识,逐渐地显性化、书面化,再辅以领导人灵活调度、随机应变,会逐渐好起来的,千万不能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