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空间、血缘关系与契约关系(1月11日)
关键词:人际关系 血缘 契约 社会关系 贾春宝
从生活到商务,我们生存在各种不同的关系网络之中,就如越来越多的人所意识到的,人际关系也属于经济学的范畴,俗称“人脉经济学”,显然,随着联系方式和联系能力的不同,实现个人期望的机遇将产生明显的区别。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并得出了一个所谓“六度空间”的理论。
米尔格兰姆把信随机发送给住在美国各城市的一部分居民,信中写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并要求每名收信人把这封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这位朋友收到信后,再把信寄给他认为更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最终,大部分信件都寄到了这名股票经纪人手中,每封信平均经手6.2次到达。
某个微博专家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都可以直接联系,也就是说,原来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当前互联网通过微博就可以直接私信任何一个开通账户的用户,完全没有必要通过人脉关系来。
六度空间理论给互联网创业带来了商机。随着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网站的兴起,更多的社交互动创意涌现出来,社会性网络服务的优势逐渐在门户竞争中得以体现。国内网站兴起以SNS为主打的网络风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人人网,开心网,若邻网,白社会,豆瓣,QQzone,六度分割,旅行器,新浪微博等等。
社会、网络、地域、商业、Blog、sns,这些词汇你也许都听麻木了。然而,一旦那些预见先机的人找到聚合它们的商业价值,被改变的绝不仅仅是网络世界。
在贾春宝看来,不要说那些没有认识的人,就算是我们所认识的人,相当大的可能性也是在为我们增添困扰。所谓六度理论,仅仅建立了人可以获得最广泛认知的概念,实际上反而让人加速迷茫。
就如曲别针换别墅的故事所起到的更多是用以物易物方式去合理地占便宜,并进而产生激励作用的原理一样,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SNS网站最爱说的一句话也许就是“朋友的朋友是朋友”,这大概来源于中国墨家学派的兼相爱,但实际上所谓兼相爱不过是理想主义的,虽然每个生命都是平等与神圣的,但却不是被平等对待的,有的时候重如泰山,有的时候轻如鸿毛。
对每个人而言,在理论上并在实际情况下,真正对自己的事业与生活产生作用的人,其实是相当有限的,比如在你陷入困境甚至绝境的时候,看看有几个人人会奋不顾身地拉你一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最值得珍惜的,能基于信任而对陷入困境的人不袖手旁观,这也是一种难得的了。
几乎所有曾经在无聊之际玩那种向所谓的“朋友”借钱的游戏的人,基本都在内心受到惨痛的挫败感,因为结局都会让人感觉很悲凉。
在生命之中,真正有价值并最终发挥出价值的人脉资源与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并不多,假如在错误的方向、错误的地方进行了不应该有的关注与投入,就会让自己反而距离成功越来越远,也只有用减法把那些干扰消息屏蔽掉,才能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更为值得珍惜的人脉与机会之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种,比如血缘关系、姻亲关系、职业关系、业务关系、契约关系。比如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一举推翻殷商政权之后,面对偌大的帝国,就采取分封建制的管理方式,并让那些诸侯把自己“贵族”的身份依托血缘的关系世袭下去。
周武王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的,除了被打败的殷商后裔,以及原本就跟自己协同作战,分享胜利果实的地方部落联盟的首领之外,或者是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或者是功臣,同时为了巩固统治,把姬姓子女与功臣子女之间进行婚配,让婚姻之中掺杂很多政治因素。
西周王朝创建的分封建制的制度也确实让周朝奠定了800年的统治基础,其演变出来的藩王制度,甚至即使到大汉王朝、到大明王朝都依然有相应的存在。
其实不单纯是中国,即使欧洲大陆,都曾经以姻亲关系维持政治同盟,避免遭遇战争的打击。这就使得即使在政治与战争等关乎土地与大量人口生死存亡的事情上,都包含以姻亲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情感因素。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契约关系与职务关系等非基于血缘的关系,正在逐渐在商品经济时代占据主导地位,即使家族企业,即使是父子“接班儿”,都不能免除对于从业经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考量,比如财务数据、市场调查、税收GDP等等,虽然经不起推敲,却是所有人都参照的。
更多的人认为家族企业是注定会消亡,并最终都会被职业化所取代的,虽然职业化更多的是遵循契约关系,却最终都会变得无情。
契约关系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物质化趋势,是对于精神层面信任与责任的背离。我们的核心是要重拾血缘关系,呼唤基于天然赋予的那种责任所形成的信任。
假如以血缘为标准,那么各种关系的情感因素都在逐渐淡化,由于疏远所引发的责任心也在丧失,信任感也在缺失。
让我们感觉略微欣慰的是,不管是大婚仪式,还是商务沙龙,甚至在街头巷尾、穷乡僻壤,都一直有人在称兄道弟、叫叔叔称阿姨,甚至更加肉麻到认干爹干妈的程度,原本没有血缘关系却要往有血缘关系方面去靠,这难免不让人有相应的重新回归以血缘姻亲为主要表现的道路。
到底是重拾以血缘为核心的关系,还是延续那种以利益的契约关系为核心的关系,这是核心问题。契约精神会是理性选择,至少会在相对专业的同时,舍弃一些基于血缘关系的情感;而血缘关系更多的是以情感纽带相连,虽然不一定经得起推敲,至少会有向心力的支撑。
贾春宝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