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肯德基“我承诺”电视广告中的败笔


    去年11月底以来,肯德基“我承诺”系列主题广告通过各城市电视台、移动电视、地铁数字屏幕等视频传媒,陆续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据媒体报道,这是肯德基“鸡肉事件”后,痛定思痛,经过全系统内的食品安全整治,向消费者做出的告白和承诺以求实现重塑自身品牌形象和促进销售额提升。这一活动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现在还难以断定,但“我承诺”电视广告中,在笔者看来存在多处败笔,却是值得关注广告营销的人士来探讨。

在肯德基官网“我承诺”主页上(http://icommit.kfc.com.cn/icommit/),展示着该系列广告片的视频,包括CEO篇、总经理篇、餐厅经理篇、品质保证篇、鸡农篇。下面笔者就从广告片的拍摄、画面的剪辑、文案的用语和营销的策略等方面,逐一剖析该系列广告存在的不妥之处。

CEO篇是经营肯德基的中国百胜CEO苏敬轼亲自登台,对着镜头公众作出“每一口都安心”承诺。广告片用“长时间镜头”拍摄方式,整段广告由两个镜头组接完成。为了提高真实性,采用“长镜头”画面剪辑无可厚非,可是在40秒的视频时长里,在镜头前的眨眼多达27、8次。这样频繁的眨眼是否该出现在广告画面里,就值得商榷了。不知道是本身就有习惯性眨眼,还是在心理上感到了紧张和压力。如果是后者,想必处于他这一层面的人士,应该能够调整好自己仅仅是面对镜头的不适应。那么还有别的什么原因会造成他不安的眨眼呢?按心理学家和体态专家的观点,那就存在为某种原因心虚和撒谎的可能了。苏敬轼本人精明干练的商人形象,加上不该出现的体态语言必然使他在广告中的承诺大打折扣。此外,在其表述的用语上,声称白羽鸡是全球广泛使用的鸡种,请消费者都可以放心,试图用“全球广泛使用”来增加该肉鸡可放心食用的可信度。这样的用语即使讲述的是事实,但在当下中国的舆情利用国际标准来增加说服力,这样的措辞是不是显得老套和容易让人生厌呢?消费者不禁要问,到底是因为全球都广泛使用了所以肯德基才选用白羽鸡,还是选用生长周期短的白羽鸡可以更好的降低成本呢?

总经理篇是肯德基品牌总经理韩骥麟面对镜头,着重解释白羽鸡是否喂养激素的质疑。客观的说,韩出像的镜头感总体上还是不错,拍摄采用人物直面镜头和视线出画面(模拟接受访问)两种方式,使人物表现看起更加生动自然。但是,这则广告片里同样出现了眨眼次数过多的问题,在26秒的时长里,韩的眨眼就达到了24次。两位公司高管在镜头前无意间流露出的不安,这会传递出什么样的潜在信息呢?该广告片的另一处硬伤,则是出现在人物拍摄的用光上。侧光照明将被摄者的脸部一分为二,这种类似勃朗式的用光,可以使人物脸部的细节更加丰富,增添了脸部在画面中的立体感。但是广告片中,韩脸部的用光明暗对比过于强烈,有的镜头几乎成了阴阳脸。阴阳脸的用光是为了突出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多用于表现神秘、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在有的场景里甚至具有贬义。该广告片中人物的用光,只考虑到人物视觉形象上的形式感和构成感,忽视了视觉形象对受众的心理暗示,为本该坦荡、真诚的正面交流,增添了理解和接受上的阻碍。争议性的镜头形象,削弱了告白者及其欲说明事物的可信性。

餐厅经理篇由于画面中的人物赵明敏展现出来的阳光和积极,可以说该篇是“我承诺”系列广告片里,传播效果最好的。片中主要的问题出在同期声“我也常跟爸妈讲,出门在外,还是要吃得安心”时,剪辑的画面是赵和她爸妈一起在肯德基就餐的情景。广告的制作者想借家人就餐的温馨画面,来增加广告片的感染力,同时,也配合了同期声讲述的内容。可是,按照健康科学的饮食标准,高油脂类食品对于老年人,真的是吃得安心吗?从肯德基的角度,本该淡化的合理饮食问题,却在广告中却被强化出来。广告语讲得再好,违背了相关事物的一般规律,恐怕还是难以让消费大众所接受。

    品质保证篇中出现的家禽保健检测人员姜海芳,在镜头前的表现比餐厅经理篇中的赵明敏要逊色一大节。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不能苛求她在摄像机镜头前必须的上佳表现。但是作为专业的广告制作者,就应该尽量去减少那些影响广告信息传递的因素。广告片里姜海芳出现的频繁眨眼、视线游离以及讲述时前方疑似放置了提示板,这些瑕疵的剔除应该会使该广告片的质量有所提高。选择身怀有孕的姜来出像,用孕妇也放心食用来说明肯德基白羽鸡的安全性,看似能够增添广告的说服力,但却引出了另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孕妇可以吃肯德基的高油脂食品吗?从营养学上说,油炸食物高热量、高蛋白,无疑会增加孕妇身体的负担。面对这一问题,忍不住嘴的消费者一般选择是少吃为宜。那么,广告的策划采用一个有争议的事物来佐证另一个争议的事物,会得到肯定的结果吗?

鸡农篇的画面是一对来自农村的饲养员夫妇,对着镜头讲述他们在白羽鸡饲养场的工作情况。这则广告的策划者试图用讲述憨态可掬的形象,来增加人们对白羽鸡可放心食用的信任。憨厚朴实的人固然是容易让人信任,但其所见所闻能不能让人信服就是另一回事了。也许,正是由于的老实,反而会被一些表象蒙蔽。在片中饲养员夫妇说到“我们养的鸡和农村养的鸡还真的不一样”,现今的人们大都钟情于农村土鸡的品质,这里的“不一样”,到底是好还是坏呢?但接下来一番空洞的说辞,却没有能够打消掉听者的猜忌。广告不时出现该夫妇端详着白羽鸡,灿烂地笑着画面。这样的画面看似挺感人,可为什么他们会那样开心的笑呢?面对着生命周期只有40天,终此一生没有见过阳光的生命,想必正常人的心里是怎么也愉快不起来的。广告片中,把经不起逻辑推敲的主观创作意识,强加给广告受众,这样低估他人智力的行销,又怎么可能改变大家的看法呢?

肯德基“我承诺”系列广告对受众的强加行为,还体现在次数密集的广告发布上。广告方在一些固定的区域里(公共汽车、地铁、电梯间等),频繁地进行该系列广告播放,试图让人们产生对信息的强制灌输效果。殊不知,承诺讲究的是一字千金采用这样频繁的信息灌输,承诺讲多了,不仅让承诺失去了分量,还增添新的抵触情绪。用事件当事人貌似真诚的,配以广告“地毯式的轰炸”,这样的广告策略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危机公关”中早已用过。国情不同,所处社会的诚信度状态也不同当事人的由于其所处的利益位置,其说出的有多少会被当下困惑食品安全的人们接受广告片最后定格在“肯德基承诺,每一口都安心”上,对于食品行业来说,本来就该做到让消费者每一口都安心,但是在实际中要完全做到的确很难。做出这样的承诺,在表明企业的决心和勇气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面临的舆论风险。在“我承诺”系列广告片中,简单的强调了食品安全后,也只是解释了白羽鸡不添加激素的问题。至于同样被质疑的“速成鸡”抗生素问题、仍处于争议状态的转基因问题,却只字未提。老实说,要做好本案例的广告策划真的很难。人们所排斥的不仅仅是肯德基的肉鸡,其他洋快餐乃至整个食品行业涉及的肉鸡同样让人反感。现今的中国,人们的饮食消费行为日渐成熟和理性,除了在意食品的安全,已经开始注重食物的合理营养。笔者认为,肯德基“我承诺”系列广告除了在制作上的硬伤,在广告的策划上同样存在败笔。该活动前期的市场调研,明显缺乏对中国人消费心理的正确评估,结果使得整个“我承诺”广告营销活动似乎与中国社会脱节。用国外老套的广告公关形式,配上空泛的说辞,以及强加于人的传播方式,使得本该掷地有声的“承诺”变得没有了意义。对于“鸡肉事件”及其的负面影响,时间也许是最好的淡化方式。对于当下的肯德基而言,顺应中国消费者健康饮食的变化趋势,坦然承认自身产品与合理膳食之间的距离,在认真做好食品安全把关的同时,改善产品的品种结构,增强产品的营养健康比重,将广告营销转向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宣传,这些才是肯德基真正应该去做的事情。

 

 

                         《总经理篇》视频截图

 

 

                            《鸡农篇》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