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将“民心”牢记于心
自古以来,执政者都以得民心、顺民意来作为立命打江山、固本得天下的信念和追求。在当下,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尤其需要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党员干部充分尊重民意、汇聚民心、集中民智。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领导干部要有民本之心、民生情怀,以民心为本,以民心为重,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做到心中有民,坚持走群众路线,方能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长期执政。
民心所指,乃干部所向。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与群众谈心交心,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怨,力求工作能够贴近群众需求实际,不致干出自我感觉良好但百姓不欢迎的事情出来。要避免坐在办公室里搞决策、拍着胸脯乱表态。要重心下移、眼光向下、力量下沉。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汇聚民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牢记民生为大、民生为本,将民生工作、民生工程放在突出位置,将群众利益举过头顶,更加关注民生,重视发展民主,保障民众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切忌忽视民生、小视民生、异化民生,不能只将民生挂在嘴上,而不落实到行动中;更不能假借民生之名,行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招摇撞骗之实,那样不但惠不了民生、得不了民心、聚不了民力,还会被老百姓在背后戳脊梁骨。
民心不可违,民意不可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少数干部,不注意顺应民心民意,违背民心、践踏民意的行为屡有发生,导致党群干群关系恶化,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以情换情,没有设身处地地替群众考虑、为百姓着想,行事理政,更多考虑的是个人的得失、小团体的利益,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群众的角度,缺乏大局观、群众观。领导干部只有摈弃官本位思想,多换位思考,并要有“勿忘世上苦人多”的政治清醒,时时刻刻以民为先,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理解、支持,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民心无影又无形,却是人间定盘星。正因为无形无相,才蕴藏着无形的力量。领导干部要审微于未形,御变于将来,以民心为本,以民心为重,做到“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成就党和人民交付的宏伟大业。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顺民心、得民心,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实现的,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立足本职、真抓实干、勤政为民,并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坚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之中,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务实的作风引领民风、普惠民生、赢得民心。
(倪洋军)
党员干部要将“民心”牢记于心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