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综指步入“1”时代警惕长熊将临?


 如果说去年A股表现已连续数年稳坐全球各大主要股市排名垫底的“交椅”,让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那么今年的1月20日,沪综指又跌破了股民们期盼的政策底2000点大关。这便意味着,不管股市还有多少反复,A股进入了“1”时代已是不争的现实。

面对A股市场的跌跌不休,人民日报特别撰文指出,美国作为前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经济熊冠全球,股市却牛冠全球,而中国却恰好相反,仿佛二者出现了匪夷所思的“股市与经济基本面”背离的状况。中美股市表现的奇异背离,正无情挑战着国内专家们的认知面。

在人民日报看来,中国股市的表现远远不该名列全球垫底的位置,而偏偏危机四伏的美国股市却要比中国A股市场表现更加不俗,甚至还创下了历史新高。如今中国的A股市场不仅没能积极向上,反而沪综指数今年又跌破了2000点大关,这也意味着后市空间已被打开。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股市今年有望继续稳坐全球排名垫底的宝座的呢?

首先,美国股市之所以能够称霸全球,笔者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一、2013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速为2.8%,高于过去三个季度的水平,2013年第四季度GDP数据还没公布,但机构估计第四季度GDP将上移至3.5%,二、超低利率反衬股市投资价值,大大提升了股市的吸引力。三、高科技和新兴产业表现抢眼,助推股市上涨。四、大量流动性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流向了美国股市和楼市。

总之,虽然美国经济的复苏还充满一些变数,但是鉴于风险已经集中释放,即使差也差不到哪里去。而中国经济则不同。刚刚公布的统计局显示,2013年GDP增7.7% 创14年新低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7%左右,由原来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经济也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这已是业界早已达成的共识。

除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要在2014年步入深水区之外,一系列被长期隐藏起来的风险也正在逐步发酵。比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影子银行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产能过剩风险都将是今年改革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坎。所以从表面上来看,很多上市银行的股价跌破了市净率,却无人买账,原因就是市场要待这些风险充分释放后,才能再对其进行重新估值。

再者,美国股市是一个规范透明、监管严格、执法高效,是迄今世界上最完善的股票市,但中国投资者却看到的A股市场则是一个“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更需要加以规范。现在中国投资者却被制度的不健全冷透了心。中国投资者在奥赛康IPO事件上发现新股三高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在昌九生化事件上发现上市公司通过含糊的信息披露,戏弄投资者,在万福生科欺诈上市公司问题上,却没有看到其有退市之虞。显然,在制度尚不健全的市场中,股市要想走出像样行情都是一种奢望。

此外,按照外资机构预计报告分析,2014年A股IPO预计将有200到230家在审企业可完成发行,总融资额或将达到1500至1700亿元。

除了IPO重启的利空之外,股市再融资以及新三板大规模扩容等压力并无削减。根据数据监测,在IPO停发的前三年时间中,股市融资规模约9000多亿。而期间股市再融资的规模却突破了万亿水平。在IPO停发期间,股市再融资的额度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专家预计,今年股市再融资的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最后,今年的货币政策估计从紧,流入股市资金量难以真正开闸。资料显示,截止2014年1月12,工、农、中、建四大行新增人民币币贷款约3200亿元,显示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预计1月份的新增贷款规模超过万亿元几无悬念。但专家对此进行警告称,商业银行在年初放款过大,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一年不同时期出现贷款规模极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商业银业在今年1月份的最初几天里面放款过大,已引起了央行的高度警惕。如今央行正在高空走钢丝,若放松货币政策,2014年通胀将重新启动;但是收紧银根,缺乏流动性,会使经济结构调整、转型遇到麻烦。所以今年如何盘活存量资金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将是主旋律,真正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将越来越少。

很多投资者一看到沪综指跌破2000点,便想赶紧抄底,但是往往却抄在了天花板上。试想一下,一个正在转型的经济体,再加一个制度有待健全,且缺乏大规模资金流入支持的股市,今年的行情会好到哪里去?对于投资者来说机会的确是跌出来的,但是这种绵绵阴跌,又会让人惊恐万分。今天沪综指迈入“1”时代,正宣告了长熊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