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管理大师张鸿雁谈重组世界经济之梦


著名管理大师张鸿雁谈重组世界经济之梦
  
三十多年前,有一位汽车制造厂厂长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一辆一辆地数长安街上的车流,当他数到一百辆时,只数到三辆国产车,其余九十七辆都是进口车..。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如果谁再次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恐怕不仅已无兴趣辨认国产车与进口车的区别,而且恐怕连驶过的车流数量也无暇去数清了。
 1986年7月,中国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在那时,中国的企业界对于加入世贸组织是畏惧大于喜悦,到处听到人们在喊:“狼来了”,这实际上源于对自身实力的担忧,对外部世界的迷惘。
   十五年过去了,中国终于完成了加入世贸的组织所有法律文件谈判,世贸组织的大门已完全向中国敞开了。这时再也听不到“狼来了”的呼声了,中国人对于入世已是心怀喜悦,从畏惧到喜悦,不止是中国人心理的变化,更标志着中国经济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世界向中国打开了市场的大门,曾几何时,中国把自己的国门紧紧的锁住,一旦打开,才惊异地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
一个封闭太久的国家,一个从来认定自己是“泱泱大国”的国家,要让他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是需要经过无数灾难和屈辱才能领悟到的。现在要把自己完全融入世界,这是又一次伟大的选择。其实这已经不是选择,已经没有选择,已经无法选择。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计算过,人类历史上一共出现过21种文明,其中14个已经绝迹,6个正在衰朽,只有古希腊文明转变成了工业文明,浪潮席卷全世界。
也许我们并不认同汤因比的观点,也不愿承认华夏文明的衰落。但是我们确实没有跟上工业文明的步伐,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已丧失一次机遇。
现在知识革命的浪潮刚刚掀起,世界向中国打开大门,这是又一次历史机遇的降临,我们必须抓住它,才不会被历史无情的淘汰。
面对市场经济仅有梦想和激情是没有用的,这时更需要冷静的头脑、科学的态度。
我们用宏观的目光来看中国的经济:就经济总量来说,中国目前在世界上排在第七、第八的位置。但是这个经济总量是建立在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有着一千多万领土领海的基础上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毫无优势可言。
那么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如何呢?
目前无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8—1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主要决定于以下三个因素:1、各种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增加;2、生产结构由低附加值的产业向高低附加值的产业升级;3、技术进步。
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技术进步。这一要素的实现方式有两种:1、自行投资进行研究开发;2、向先进国家学习、模仿或购买。第一种方式代价巨大,但能掌握自主权,能走到世界科学的最前沿;后一种方式代价低,实用性强,如买专利的成本通常只有原来开发的1/3左右。对我国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非常必要的,用两条腿走路,才能争取到我们所需要的速度。
再做一个横向比较:日本经济从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维持了近40年的快速增长,亚洲四小龙经济从60年代到最近也维持了近40年的快速增长。这一增长奇迹靠的就是以引进技术,来实现技术快速的进步和经济快速转型和增长。中国经济从1978年进行改革开放开始才走向快速增长的道路,而1978年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远远大于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当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仅就利用技术差距这一因素来说,中国经济应该可能维持近50年的快速增长。再看另外两个要素,在70年代时,中国从事低附加值的农业人口比50年代的日本和6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要多,资源从低附加值的产业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也要大的多;同时,中国的资金积累率每年高达GDP的40%左右,为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
从这些因素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应该有50年的快速增长期,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还可以有3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如果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这个增长速度,那么,中国在本世纪中叶前就可能成为全世界最大、最有实力的经济强国之一。
但是我们在分析经济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累和暴露的问题也是触目惊心的,简单的看一下,就有这么一些问题:1、人口压力;2、金融机制的不合理;3、贪污腐化的蔓延;4、东西地区差异;5、国有企业的亏损……
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如果走向恶化或集中爆发,都可能造成我们国家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崩溃。
好在中国已看到了这些问题,也正在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知识经济的浪潮在全世界正汹涌澎湃,但是,我国应该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从我国的现状来看,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应该加快进入知识经济的步伐,率先启动知识革命,在内地和不发达地区,则应以工业化为主,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从总体来看,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应按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工业化为主知识化为辅。
这一阶段中,在加速工业化进程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必须加强知识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知识传播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知识产业,形成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
第二阶段:工业化和知识化并重。
在这一阶段中,应加强知识在工业和农业领域的扩散和应用,为知识经济的全面到来作好准备。在实现工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强化知识创新系统,完善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加强知识的生产和应用,提高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第三阶段,全面实行知识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政治、法律、经济和社会体制,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经济、物质经济、服务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实现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基础上的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中国融入全球化经济已成定局,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就要在我们这一代实现。
一个民族的振兴靠什么?支撑民族经济的脊梁在那里?
是一批强劲的国际顶级名牌,只有铸造出响亮的中国的世界名牌,才能支撑起民族经济的大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时势为策划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无限空间,在这股汹涌的知识经济浪潮中,作为知识精英的策划人更应勇立潮头,为中国的世界名牌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经济的振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我坚信,只要勇往直前、义无返顾地走下去,重组世界河山、实现中华民族经济强国之梦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实现。
 
选自张鸿雁著述《阳光诡计》(该书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