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中日交往最早的文字记录出自《后汉书·东夷列传》,汉光武帝赐予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而民间交往更加久远,据学者考证,可上溯至秦始皇时期方士徐福东渡。
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从根本上改变和决定了日本国运。一是大化革新,师从大唐帝国,建立了当时最先进的封建制度,发展了经济,维护了社会和政权的稳定,日本由奴隶社会一跃而进入封建社会。第二是明治维新,师从欧美,脱亚入欧,摒弃了封建枷锁,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并一跃而成为世界列强。
两次自上而下的改革特别是明治维新让日本走上了富国强兵、对外扩张的道路。吞琉球,并朝鲜,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一战、侵华战争,日本无往不利;甚至在二战期间,一度占据了东亚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迅速膨胀成了空前庞大的所谓大日本帝国。
盟军、原子弹、苏联红军,天皇投降,皇军束手,大日本帝国土崩瓦解、灰飞烟灭,帝国荣耀只能在历史的记忆中寻找。
美国人给日本带来了和平宪法,也将日本融入了西方体系。美国为了对抗苏中,对日本刻意扶持,成就了日本战后的经济辉煌,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但美国强势推动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终止了出口导向型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陷入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经济停滞。新世纪以来,日本GDP更被中国赶超而退居第三。
昔日的荣光,今日的不满,各种情绪在酝酿。
第一,日本人和安倍政府念念不忘的强大日本,不会是做了几千年东北亚小国的古代日本,也不会是受制于人的当代日本,只能是明治维新后肆虐亚洲称霸世界的大日本帝国。
第二,大日本帝国败于原子弹而非美国人更不是中国人。
第三,和平宪法桎梏了日本的发展。突破和平宪法,成为正常国家,重振军备,不再受制于美国,乃至于重现昔日帝国辉煌,是日本朝野上下最大的共识。
第四,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增长,让日本有了强烈的危机感,打破和平宪法回归正常国家更是刻不容缓。
安倍晋三,出身于日本政治世家,其外祖父、外叔祖父都曾任日本首相,父亲做过外相,前首相吉田茂也是安倍远亲。家族传统和从小的耳濡目染,安倍不仅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更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第一任首相失败的经历打造了加强版的安倍2.0,重夺宝座的安倍晋三,绝对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重量级对手。西太平洋、东北亚的复杂、微妙局势,安倍看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希望和转瞬即逝的机会,折冲樽俎、合纵连横,安倍在行动。
第一,中国超越日本位居次席,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遏制中国,成了美国外交战略最大目标。无论是重返亚洲、怂恿菲越、支持藏疆台港独,还是发动中国公知、美分在互联网媒体上诋毁历史、唱衰中国、激化矛盾,都是美国落实既定战略的体现。但美国经过近十年以来的阿伊战争、次贷危机,实力已经大不如前,美国反华,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日本。
第二,美国扶持日本,壮大日本,联日反华。无论是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还是当年美国联中抗苏,西方政治家对此驾轻就熟。在美国的默许下,安倍抓住机会突破广场协议,加速日元贬值,刺激出口带动经济复苏,安倍经济学立竿见影。
第三,对华强硬,设置安倍陷阱,有意引发外交、军事摩擦,坐实中国威胁论。一是有了扩军整备、国家正常化的最好借口;二是凝聚日本民心,提高了内阁支持率,有利于安倍长期执政;三是体现对美国盟友的战略价值和义务。
第四,建立反华联盟,分散并消耗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综合国力,让中国疲于应付。美国乐于看到日本跳到前台火中取栗。日本则企图倡导建立亚洲新秩序,并顺势实现正常国家甚至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第五,不会跟中国开战。一是日本没有做好准备,二是中国拥有陆海空三基核武导弹系统,具备二次核反击能力,日本没想过和中国拼命。日本现阶段只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假想敌来实现战略图谋,无疑中国最符合条件。
对策
困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盲人瞎马夜半临渊。精神胜利法、网络义和团解决不了问题,要么无知,要么别有用心,有么被人利用。中国的问题、外交的困境、美日的遏制,需要用理性、耐心、智慧来解决。
综合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所有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
第一,收拾人心。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左右分裂,外部势力煽风点火,动摇国家基石,具体分析见前文。
第二,经济转型升级,避免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整体上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中国真的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吗?各种唱多甚嚣尘上,外国媒体这样鼓吹,并引申出中国威胁论,美日借此树中国为假想敌;国内媒体也跟着照单全收,为合法性寻找依据。纷纷然,昏昏然,酒不醉人人自醉,西湖歌舞几时休。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还有很远很长的路要走,必要条件之一就是经济全面实现转型升级,避免拉美陷阱。
第三,规避中国崛起进程再次被打断。近代以来,中国并不是没有机会,也不是没有努力过,但两次重大复兴进程都被外力主要是日本所打断。一是清末洋务运动之于甲午战争,一是民国黄金十年之于侵华战争。安倍孜孜以求的强大日本、对抗中国的狂热梦想不就是为了第三次重演旧事吗?
笔者将针对前文所提到的困境、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首先,惩治贪腐,发展民生,缩小贫富差距,稳定民心。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现在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从自身找到原因。千头万绪,众说纷纭,达成共识不易。惩治腐败,争议最小,见效最快,大快人心。特别是应加大对教育、科研、政法、军队领域的腐败打击力度。
房地产已经误入歧途,人们对高房价怨声载道,泡沫一定会破,只是政府还没有好的应对之道,实际上是政府小心翼翼维持着房地产泡沫。高房价搜刮了人们几代人的积蓄,透资了未来几十年的消费,成就了一小撮所谓的超级富豪和贪官,让他们有机会有动力席卷中国人民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或移民或外逃,去美加澳欧日等国投资、消费、存款,为中国的潜在敌人提供资本,不可谓不祸国殃民。在高房价、重房贷的压力下,人们有能力去增加消费促进内需吗?年轻人有梦想有动力吗?
泡沫早迟要破,不如早破,主动地破,争取软着陆。发展民生可以取代房地产的经济支柱地位。发展民生,可以刺激需求,增加人们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底层民众基本生活,稳定社会,大得民心。
人心稳,则天下安。只要中国自己不乱,没有哪个国家敢于跟上下一心、具备二次核反击能力世界大国发生全面战争。这是中国所有战略战术的底线,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才能谈发展,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其次,经济全面转型升级,人才是关键。中国GDP规模超越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但我们在高新技术、发展模式、经济质量方面比美国还有较大差距。国家资源、国土环境、劳动力成本等各项制约因素决定了现有模式必须转型升级。技术需要人才,管理需要人才,金融资本也需要人才,而这恰恰是中国的软肋。一要改革教育、科研体制,打击腐败,培养人才,完善人才发现机制,这是长远之计;二是要大力引进人才,不仅仅是引进留学归国人才、海外华人才俊,而且还应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三是以市场换人才,鼓励跨国公司将总部、研发机构建立在中国。
第三,加强社会管理。对于政治改革,见仁见智,颇有争议,笔者思考再三,着力甚深,得出的结论是:基本维持现有制度,适当改革现有体制,深化改造现有机制。具体而言,一是建立并维护核心领导,畅通政令,减少内耗;二是相信群众,发动群众,真正走群众路线,确立群众的监督地位和制衡作用;三是改革政协,建立谏言机制,保证社会不同的声音能够以适当的渠道适当的方式发出,一个大国不能没有不同声音。四是加强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媒体管理,对受雇于外部势力唯恐天下不乱的水军,必须惩办首恶、肃清喽啰。
以上三点,相互相成,齐头并进,缺一不可。
第四,军事上保障对美国特别是日本的核摧毁能力。日本右翼情绪已经普遍化,追求所谓强大日本是朝野共鸣的日本梦。要改变自己都很难,何况要改变他人。中国与其寄希望于美国调停、日本回头,不如将自己的核武器打磨得更加锋利,即确保对美国特别是日本的核摧毁能力,同时必须阻止日本拥有核武器。
最后,外交整合。
一美日并不是铁板一块,不过是同床异梦,各有所求而已。美国目的是要用最小的成本阻止中国崛起,至少要借此要挟中日将收益极大化。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对日本的控制权,听话、可控、肯干,是美国对安倍政府的基本要求。安倍使命感太强又自恃高支持率,步子有点大有点急,美国并不乐于看到一个失控的日本政府。美日之间,有隙可间。
二安倍经济学。安倍之所以气焰嚣张、狂妄自大,除了美国的默许和支持,安倍经济学的立竿见影所带来的高支持率也是重要原因。安倍三支箭,日元贬值是兴奋剂,调整经济结构才是营养丸。兴奋剂已经立竿见影,但调整结构却不容易,调结构的关键在人才。我们应该与国际社会共同反对日元大幅贬值,建立灵活的汇率利率机制,建立人才激励和创新机制。
三朝鲜韩国问题。中朝关系遇到了困难,越是困难,越需要外交和大局智慧。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中国的底线,无论未来朝鲜半岛局势怎样演进,一个无核的邻居绝对不是坏事。朝鲜希望傍美国,但由于美朝互信和美韩盟友关系,一直未能如愿。中国应软硬兼施,力争早日将朝鲜融入中国经济体系。韩国对中国而言,机会大于威胁。中韩有共同的历史记忆,韩国在朝鲜问题上对中国有很大期待。无论是美国重返亚洲,还是美日同盟,韩国都是一个上好的楔子。
四欧洲,远交近攻。特别是德国有重要战略价值,乌克兰有武器技术和农田资源。良好的中欧关系,不但可以制衡美日,也能制衡俄罗斯、中亚。
五俄罗斯中亚。力争将俄罗斯中亚融入中国经济体系,稳定中国后院和边疆。对俄制武器,争取做到不期待不主动不拒绝原则。
以国内为主,军事次之,外交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