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力:你所拥有的是你想要的吗?(1月24日)
关键词:决策力 爬错墙 贾春宝
在易经之中,有一种境界叫“悔亡”,从字面上的解释,是“悔恨消亡”的意思,就是开始的时候会有悔恨,有遗憾;但最终那种遗憾会消亡,内心会归于平静,这种境界与易经中所说的“无咎”类似,从结局上看都是值得追求的。
如果说无咎与悔亡之间有什么不同,大约“无咎”追求的是自始至终的内心平和,结局的恬淡,“悔亡”是经过“否定”与“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辩证与努力之后的成果。
道家讲究清修无为,不管是纯粹的遁世与逃避态度的老子,还是以无为作为寻找机会、争取机会与把握机会实现“无不为”的庄子,都是力求尽量少地受到外界影响,而追求内心的恬淡与雅致的。
不管是隐居深山还是把自己关闭在道观之中,毕竟能达到老庄之修为的人,即使放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都是凤毛麟角,更多的人是在追求弥补自己的过失之类的“悔亡”境界。
那种曾经后悔最终无悔的境界,似乎对凡尘的人更具有指导意义。因为人对于自己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基本都不是生而知之的,而是需要经过成就感的激励、挫败感的清醒,然后愈挫愈勇,日久弥坚的追求之中取得的。
决策要采用结果倒推法,首先设定自己的终极目标,在所能想到的结果与得失成败中进行排除,排除那些不想要、不需要也绝对不会要的成果。然后再为自己的目标达成确定可行的方式方法,评估其不确定性以及付出的成本与代价。
所谓成功的标准并非单一的。假如以别人设定的标准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虽然会注定艰辛,也许会取得成就,但终究并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这也正是时下很多人纠结的核心原因。
把实现别人设定的目标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先决条件未必明智,不仅实现自己的目标绕了弯路,也注定增加了许多艰辛与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或许会中途迷失或者半途而废。
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价值观与成就感的梳理,比如最终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与标签,你在什么地方跟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与交往。在人生没有结束之前,所有的得失都是暂时的,只有生命终结之后才有一个定论。
很多人追求并积累了一辈子的财富,却发现那些物质与金钱并不能带给自己幸福;有人追求美丽的肌肤与标准的体重,却发现被自己的肌肤与体重吸引的人,也会被别人吸引。那些曾经认为是成功标志,并构成强大吸引力的因素,也会是自己失败的诱因。
我们并不是要倡导自私,在当下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取得成功,而且也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但假如你是出于让别人帮助你的本意,才去帮助别人;或者是出于索取的心态而去付出的,那么无疑是功利的,也是虚伪的。因为你任何助人之举都是为了自我实现,而非发自真心去助人。
比如舍得之道,每个人都把“有舍才有得”挂在嘴边的时候,其实舍是假的,得才是真正的目的;或者“既然你不仁,别怪我不义”的真正含义,是自己内心的不义一直存在,而别人的不仁仅仅是为其找到出笼的借口。
你是靠什么吸引资源并堆砌自己的成功的?导致别人来攀附于你的那些原因,也会导致TA们离开你,其实真正摆脱不掉的,是自己的内心。
每个人所选择的道路都不是一条直线,会有坎坷,会有迂回前进,但除非你是有意要感受过程,并从过程中吸取给养,否则还是不要让自己的生命带有太多的戏剧性。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或许你确实是“爬错墙”了,当最终看到自己所收获的,并非自己真正想要的,那就既不是无咎,也不是悔亡,而会给自己内心留下深深的遗憾了。所以虽然有自私之嫌,也不符合商业社会的运行原则,但还是追求自己内心所指明的方向更为重要,唯其如此才能平和地对待自己的得失成败。
贾春宝
2014年1月24日星期五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