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股市未来


股道有如天道,天之道的最高法则是自然法则,故行股之道趋之自然,随大势而顺势而为是上策,逆势行股有如刀口添血,虽有技术高超之辈,在刀口波峰之上如履平地,一有疏忽,也会失陷而不得不割肉而保存身家性命.总而言之,股道掌握趋势为最高,在趋势明朗之下,配合技艺行股才是取胜之道.
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
也就是说,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股市为非实体经济,却是实体经济的风向标,那么股市实质上是以损减实体经济的有余来补充股市,故股市能否趋势向好,首先就得看实体经济是否稳定向好,是否能够有所富余损减,才能确定股市是否向好.然而反过来以股市的损减和增益来看经济,虽有关联,但却并不紧密,这由于非实体经济的投资品种不只是股市一种,股市的损减并不一定就会造成实体经济的增益。
那么研究股市除了考虑实体经济之外,其它的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今年的经济形势来看,年初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实体经济增长喜人,实体经济自然会有多余溢出,溢出部份补充股市和其它投资项目,股市才有了震荡上行的走势。然而实体经济溢出的部份,没有全部进入股市,更多的是进入了房地产和艺术品等溢价更高的投机市场,造成整个经济市场之上局部流动性大量过剩,民生问题承受着严峻的考验,央行的货币政策不得不以打击流动性过剩为由,不断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减少市场流动性。然而在经济活动之中,打击市场流动性受伤最重的首先是实体经济,然后才是非实体经济,股市和实体经济关联度是最高的,在实体经济受打击之后,自身就存在着资金不足之下,就得从股市不断抽血来补充实体经济的不足。因而,实体经济有着高的利润率前提之下,股市在四月下旬迎来了暴跌。
如果要从股市和利率的相关性来说,在央行不断提升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社会贷款利率从年息6%上升到年息12%,股市在这样高的年息之下,也只有下跌一途,这是谁也挡不住的,在四月份至今,如果仅仅是研究技术,以及企业的利润增长情况,是完全靠不住的。相信在这段时间里面,除了长年搏杀在股市里,有着丰富经验的炒股高手能赚钱之外,一般的技术派高手也很难独善其身,更不用说大部份刚入市的新手了。

  股市趋势的研究,对掌握炒股有一个大势认识,不说一定能在股市之中赚钱,起马能够做到心里有谱,在重大的决策之下,不至于迷失。在股市趋势走坏之前做到全身而退,当然,对于那些技术高手而论,他们能够从下跌股道之中,也能寻找到牛股,那又另当别论。
  谈经济形势对股市的影响,实质上每一个股民都懂,也都会自己做出分析,形成自己的一个独特理念,只是每个人所让的角度不同,往往会出现偏差,对炒股来说,就是这一丝偏差,却有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感受。因而股民大部份喜欢听股评家或者权威的经济分析师来分析,再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然而股评家和经济学家做分析的时候,都是对已有的政策做分析,而股市炒的不是当前的政策而是政策对以后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预期,这预期对经济的影响,分析师们或许没有多少的错误,一般也是真实的,但用到股市上往往却是相反的走势,对股民来说,这会造成极大的损失,为什么为出现这样呢?
  原因在于平常出现的政策,它只是对于大的方针的修改或是纠正,对大的局面形不成一种趋势。以今年来论,大的方针围绕十二五这个路线,货币政策趋向稳定,上半年已经连续调整了存准率和利率,严格来说,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是偏紧的。既然全年要用稳定的货币政策,那么可以确定的是下半年货币政策调整的频率几乎可以说为零,也就是说不可能再用提准和加息的手段,当然,如果欧洲加息,则央行才会有加息。
  既然明确了下半年货币政策基本趋向稳定,那么影响经济的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半年最有可能实行的将是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我们从经济运行的规律来看,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对经济影响最大的财政政策,一是财税政策的完善,目前最需要完善的税收政策,就是终端消费的税收,营业税过高造成避税严重,用增值税代替营业税,让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可以抵税,这样避免避税现象,还能对大型的第三产业有着减税的效果。同时对商业地产有着促进和提高价格的作用。这一政策的推行,对于大消费概念的百货和购物为主体的股票是个利好,同样对于以建造商铺为主的商业地产也是一个利好。
  二是替代货币政策对冲外汇占款的手段必定推出。从上半年看市场上流动性过剩主要是由外汇占款所形成,央行提高准备金率的手段强制收回外汇占款,已经证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太大。那么下半年,将会用财政部发行国债的形式购买外汇占款,这样既不会造成流动性过剩,还能压制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这对股市将起着强大的稳定作用,对于以制造业为主的符合战略转型的产业是一个实质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