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与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中国的外交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长期以来,中国外交比较温和、平稳,坚持不当头,实行韬光养晦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外交策略。主要原因是,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军事、科技等不发达,需要争取一个较长的世界和平发展环境,一心一意抓发展,齐心协力建四化,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国家尽快走出“十年动乱”阴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恢复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等需求,避免世界动乱对中国建设和发展影响。同时,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军力等还比较落后,实力不够,也无力在世界上承担当头的责任和义务。所以,邓小平同志告诫,中国不要当头,要韬光养晦。这无疑在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是十分正确的,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3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我国经济、科技、军力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中国已经成长为东方的“巨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影响越来越大。国家综合实力决定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分量、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迅速崛起和实力增强,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外交坚强后盾,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取应得国际地位、权力和利益,同时帮助自己友好国家发展,争取更多主持正义的国家支持,遏制以美国为首西方集团推行的“新霸权主义”,打破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和封锁,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此,我建议,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综合实力,中国外交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外交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指示,全心全意为祖国服务,全心全意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新要求。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抓好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各项工作的同时,也要抓好涉及到国际上的各项工作,尤其外交工作。切实加强中国的外交工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创新,要适当改变不当头、韬光养晦的几十年一贯制、一成不变外交指导思想和策略。中国外交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策略,应该与时俱进,作出适当调整。在坚持世界和平发展不动摇的前提下,尽量争取更多的和平发展时间和环境,这有利于中国建设、发展和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但在国际社会长期不当头、韬光养晦,给世界各国造成中国只顾自己发展,不顾朋友安危和利益;中国不够朋友,与中国打交道得不好处,关键的时候得不到中国的帮助和支持;中国做“老好人”、“和事老”;中国始终保持立场、怕得罪人、态度暧昧、总是那么几句外交辞令,没有新话和新意等预先就能作出判断中国意图的不良印象,造成“美国在国际上盟友越来越多,中国在国际上朋友越来越少”的被动局面。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一系列外交活动中,要与时俱进,不断出新,积极扮演与自己国力相匹配的举足轻重的泱泱大国的角色,越怕事就越来事,我国该强硬的时候就要强硬,该劝和的时候就劝和,该反对是时候就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反对;在处理与周边国家领土和领海及其它纠纷时,如与日本的钓鱼岛争议问题、与菲律宾、越南等国的领海纠纷问题等,该和谈的时候和谈,该强硬的时候就强硬,该动用军事手段时候,就要不失时机地动员军事手段,决不能让邻国觉得中国要的是和平发展环境,害怕打仗、不敢打仗,认为中国软弱可欺,得寸进尺,甚至拉美国之大旗,做自己之虎皮,给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做出不应有的妥协和牺牲自己的利益。同时,也挫伤和打击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志气和爱国爱党的热情,影响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主动向、积极性和创造性。

  外交工作无小事。党和国家领导人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外交工作,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研究和指导外交工作上,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重大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泱泱大国应有作用,积极举办或承办世界性的、影响广泛和深远的国际重大外交会议和活动,扩大中国影响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使我们中国的主张和声音在国际上产生较大的影响,让中国领导人的身影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为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