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OTCBB横空出世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特别说明:美国NASDAQ市场已经被“场内化”,不再视作“场外市场”,在NASDAQ挂牌的公司均被称作“上市公司”。事实上,NASDAQ是世界上最大的创业板。中国统一扩容后的“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应该相当于美国的OTCBB。切莫误解!
今天,2014年1月24日,星期五,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将正式开门营业,首批集中挂牌公司多达266家(234家盈利,32家亏损)。这标志着全国统一的OTC(或译作“场外市场”或“柜台市场”)首战告捷,中国版OTCBB横空出世。
场外市场主要是为那些暂时无法达到证交所(场内市场)挂牌资格的企业提供挂牌、报价、转让的场所。事实上,场外市场与场内市场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促进。一方面,场外市场是场内市场的“孵化器”,它为场内市场提供保质足量的“上市资源”,场外市场优质的挂牌公司可以直接转板场内市场IPO;另一方面,场外市场也是场内市场的垃圾收购站、废品处理厂,从场内市场退市的公司可选择在此继续挂牌。
此外,与场内市场的拍卖式集中竞价不同,场外市场大多采用做市商竞争下的双报价、分散交易机制,换手率低、交易相对清淡。场内市场监管严厉、挂牌成本高,场外市场信息披露要求宽松,挂牌成本低,但公司并购重组、倒闭破产的概率较大,因此,场外市场投资风险明显高于场内市场。
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场外市场。目前美国OTC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OTCBB(直译为“OTC电子公告板”);二是OTCMarkets(其前身为“粉单市场”)。
OTCBB于1990年由NASDAQ创设,由金融业监管局(FinancialIndustry Regulatory Authority,FINRA)负责日常运行,由SEC负责全面监管。公司挂牌没有必要的量化标准或最低门槛,但挂牌公司必须定期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年度和季度财务报告,并承担信息披露的义务。这里是美国场外市场挂牌要求相对较高的地方,因此,OTCBB挂牌的优质公司可以直接转板至NASDAQ或纽约证交所IPO。相反,OTCBB的劣质公司将会自动转板至粉单市场。1997——1999年是OTCBB发展史上最鼎盛时期,挂牌证券总数一直维持在6400只左右。自1999年实行严格监管后,挂牌要求明显提高,不少公司被迫转入粉单市场挂牌,OTCBB挂牌证券总数持续下降。2012年为2047只。2013年底只有830只。
粉单市场(pink sheetmarket)于20世纪初创设,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间几经易名,2010年更名为OTC Markets Group。粉单市场原则上没有最低挂牌标准,挂牌公司也不需要向SEC报告,也无最低财务要求和信息披露义务。粉单市场只有很少的交易规则,但FINRA对做市商监管十分严格,同时根据SEC Rule 10b-17条款要求,粉单市场的所有挂牌公司以下行动发生时,至少应在登记日前10天必须向FINRA通报:公司名称变化、分红、拆股、缩股、并购、解散、破产、清算等。
2007年,根据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数量的不同,粉单市场将挂牌公司分级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子市场,它们从高级到低级依次划分为高级财务标准板(OTCQX)、创业阶段板(OTCQB)及无门槛粉单(OTC Pink)。挂牌公司在粉单市场的三级板之间,可以自觉、自动地上下、进退,在市场认可时,OTCQX的挂牌公司也可升级转板至OTCBB。目前粉单市场挂牌证券总数超过1万只。
目前中国即将开业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一个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它不仅拥有行业准入和财务准入的最低门槛,而且还会有较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并同时接受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监管,未来可能还要推行做市商制度。由此可见,它就是中国版的OTCBB。相比之下,在全国各大城市分散的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由于公司挂牌要求更低,信息披露质量更低,因此,假设将来有朝一日,我们也将这些地方柜台市场整合成一个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那么,它或许就是未来中国版的粉单市场。
中国版OTCBB的建成,有望架构一个多层次的中国股权交易市场体系。从场内到场外,从上交所的大市值主板到深交所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再到场外市场的中国版OTCBB,最后再到遍布全国大城市的地方股权交易平台。这将会形成一个纵横交错、进退自如、高效率、低成本、多层次的股权交易市场体系。到那时,场内市场运行更稳健,场外市场规模更庞大,直接融资的地位在中国将会得到全面提升,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投资价值就会完全突显出来。
畅想未来,我国各类股权市场挂牌公司数适度规模:
上交所:3000家;
中小板:3000家;
创业板:5000家;
OTCBB:5000家;
粉单市场:至少10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