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探
喻建国
流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当社会上在某一时间内群起效尤某一事物、观念、行为、过程和存在,即在这一时空中出现了某一种流行。被流行的客体,即被流行的某一事物、观念、行为、过程和存在几乎会触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
《左转·僖公十三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 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祅教流行外域,延入中国,蔓衍如此。”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 宋·苏轼《与王定国书》:“使气流行体中,痒痛安能近人也。” 《艺文类聚》卷一引晋·杨乂《云赋》:“随风徘徊,流行菴蔼。” 清·张锡祚《赠涧上僧》诗:“道人了观化,心止神流行。”从以上我国古代关于流行的说谓,也可见流行的方方面面。
个体在流行的面前一般会自然地卷入流行潮中,这或许是个体生存的需要,因为个体是社会的,个体一旦脱离了社会,也就几乎不能存在。既然个体是属于社会的,它的存在和运转就应隶属于社会的运转。流行是在社会运转中展现的,所以个体的运转当然也就跟着社会的运转而运转,社会流行了,个体跟着也就投入了流行。随大流,从众,可以说是人们生存的重要导引,而随大流和从众,也就推拥着个体投入了流行。
有人不信,认为自己从来不会卷入流行。切看一下他的穿着,他的穿着必定和某一种流行紧紧地相贴。一位老人说我没有追求流行,我说非也,你的穿着不也十分清晰反映了你对某种流行的眷恋和不舍吗。年轻人追求的流行多不同于老年人追求的流行,老年人追求的流行多为早先的流行,而年轻人追求的流行则多为当今追求的流行。有人认为这是他们追求流行,其实这不能算是追求流行,倒是另一些年轻人跟着标新立异的年轻人穿标新立异的人的衣着,这才算是追求流行。个别年轻人在穿着上喜欢标新立异的行为是开流行之先,但若此种标新立异无人跟进,开流行之先也就不成立了,只在标新立异之后有大量人跟进,才算是开了流行之先。
流行除了衣着之外,还有吃的流行,住的流行,行的流行。什么时候吃什么,大家都跟着吃什么,形成了一阵子吃的流行;什么时候大家都兴住什么房子,住什么房型的房子,这就形成了一阵住的流行;什么时候大家出门移动位置采取什么工具或什形式,这就形成了一阵行的流行。最能让大家都看见的流行是衣着的流行、行的流行和住的流行,吃的流行稍稍隐蔽一些。不过住的流行要跟进须具备比较复杂的条件,行的流行有时候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说,衣着的流行最容易,对社会的影响也比较快。改革开放初期,最能让人感受到一个新的世道来到了的显眼存在,那就是人们的衣着。穿的变化让人们立刻感受到新时代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