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水价推进要算一算经济账
姜文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所有设市城市原则上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同时最低级水量标准覆盖人群必须达到80%。在各阶梯价格制定原则上,一、二、三级阶梯水价按不低于1:1.5:3的比例安排。(
经过多年的宣传,老百姓对阶梯水价有了初步认识,简单的理解就是多用水要掏更多的钱,你用水越多,价格越贵。从理论设计上而言,阶梯水价最公平的,所以许多老百姓也拍手称快,希望尽可能地快的实施阶梯水价。但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阶梯水价的操作比较复杂,这就是作为首都北京在多年前水价听证会上多数听证代表要求实施阶梯水价而至今没有实施的根本原因。
阶梯水价的实施需要软硬件配合实施。其中硬件是一户一表,传统的水表难以满足阶梯水价要求,需要更换;软件要求抄表及时,所定的基准水量科学,是按户均水量还是按人均水量来计算基准水量就有很大的差异,这需要人口的核实和房产部门的配合,这就决定了实行阶梯水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安部门、房产部门、水利部门、自来水公司的相互配合,只将其看做是自来水公司的事是难以实现的。
实施阶梯水价最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现在普通水表难以满足阶梯水价的需求,需要进行更换,如更换一只TM卡阶梯水价水表需要380元,我们即便按比较便宜的水表计算也得100元以上,一个城市更换水表的投入资金是很可观的,这笔钱究竟谁出?是自来水公司还是自来水用户还是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文件来说明。
此外,这样的巨大投入其效果会如何?投资节水效益比是多少?目前还说不清楚。如果按指导意见最低级水量标准覆盖人群必须达到80%计算,也就是说只有20%的人可能受阶梯水价影响,这20%人能节约多少水?即使他们一点也不用,其节约出来的水量也是有限的。
另外,从全国用水结构来看,2011年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占8.5%,生产用水占89.6%,生态环境补水占1.9%。即便全国人民都不喝水,也只能节水8.5%,何况不喝水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居民生活中节水对提高居民节水意识是有帮助的,也能节约一部分水,但节约的水量在节水总盘子中是极其有限的,阶梯水价科学利用在居民中节水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国家节水的总盘子中节水是极其有限的,不会超过3%,为此而投入那么大的资金是否合适,需要从战略上认真地分析。
阶梯水价看上去很美,但在居民中普遍实施操作有一定难度,如果不考虑这难度而大面积推广,可能资金投入了,阶梯水价也“实施”了,但节水效果有限,最终“事倍功半”。阶梯水价实施要算好经济账,经济可行了,才能持续地推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