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信建投经济咨询
摘要: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宏观经济研究员邱韩认为,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是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人口结构状况十分严峻,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将近9%,且上升趋势明显。鼓励、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有利于合理分配养老资源,提高养老机构效率,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也是我国养老机构改革的必然方向。
2013年12月31日,民政部下发关于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从2014年开始,全国各地至少须选择一个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公办养老机构今后将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等服务需求,并将不再配编制或资金,全部改为民营或企业。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宏观经济研究员邱韩指出,当前,我国有4万多家养老机构,其中72%是公办养老机构。然而,公办养老机构运行机制不健全、发展活力不足、配置效率低下、一床难求等问题突出。民办养老机构则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具体表现在:一是入住率不高、经济上入不敷出。民办养老机构由于费用高、条件差、公信力低等原因导致步履艰难。二是医保定点申请难,目前民办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服务机构无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民办机构竞争力较弱。三是优惠政策不到位。国家政策、资金偏向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导致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环境差。
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是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人口结构状况十分严峻,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将近9%,且上升趋势明显。鼓励、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有利于合理分配养老资源,提高养老机构效率,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也是我国养老机构改革的必然方向。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发布的《2013-2015中国养老行业投资分析及趋势预测报告》中指出,加快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首先要做好统筹规划安排,加强监督管理。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申办的规定、审查、审理和监督;(2)在养老机构运行期间,加强其监督管理。其次要加大财政投入,实现补贴政策的倾斜,主要包括:对新建民办养老机构进行一次性补助与运营补助、针对发展失衡的民办养老机构制定弹性化的扶持政策等。最后,政府应担负起建设养老机构和保障养老服务的责任,避免出现某些地区养老机构空白的现象。
邱韩认为,要实现民办养老机构的良好发展,除了加大政府扶持与监管力度,提高民办机构自身的建设也显得十分必要。在硬件建设方面,进行改造和扩建,全面提升硬件设施质量。在软件建设方面,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在专业护理方面,重视专业护理人员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目前我国养老政策加快推进,提出构建“9073”养老格局(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和3%机构养老)。除了养老机构,其他相关养老领域如医疗保健、医疗护理、家政服务、娱乐休闲等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