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爬行践诺”,是谏言还是炒作?
一年前,法学界知名学者范忠信在个人微博上公开打赌,预言“2013年里,除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外,其他所有省市会实现县乡级公务员财产公示”,赌输“罚自己爬行一公里”。2014年第一天,他在杭州南湖边,践行了自己的诺言,爬行中掌膝渗血。(1月6日《北京青年报》)
中午看到该消息后,我的微评很简单:一个连自家国情都不了解的教授,肯定会误人子弟。有意思的是,我的微评引来了众多不同意见,一位网友十分赞许范教授的做法,认为“虽败犹荣,如果爬的是10000个教授,那多壮观”。还有一位网友直截了当地反对我的意见,称“你错了,这位教授是非常了解国情,这么做只不过是用行为艺术来讽刺现实!”
我不是很赞成范教授有“用行为艺术来讽刺现实”的意思,因为如此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做法,离现实太远,因此“讽刺现实”的作用其实很弱,相反却暴露出范教授有作秀甚至炒作之嫌。
很简单,范忠信作为法学界知名学者,应该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对一些重大社会管理项目的改革理应有着大致正确的判断,而不该做出超乎绝大多数人意料的错误判断。笔者也认为,范教授当初在微博上单方面做出这个承诺,确如其所言有“谏言”的作用。而在一年后网友翻开此贴,范教授即使不去践诺,也应该不牵扯到个人诚信问题,绝大多数网友会将范教授一年前的举动看作是用心良苦。
中国的国情究竟是什么?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方面,中国立法,一直是限制百姓权力来得快,而限制官员权力来得慢。比如关乎几亿网民的“网络实名制”,虽然国外并不普遍,但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全国推行;而涉及官员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虽然国外非常普遍,而中国虽早在1987年即被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于1994年将其列入立法规划,但随后就不见进展。范教授仅凭“十八大之后一片新气象”就做出以上判断,明显是过于草率了。
另一方面,部分官员财产过多,是影响推广官员财产申报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些年薪上千万的国企老总“摇身一变”而成省长、部长(书记)后,一旦公布其拥有几千万资产,“主人”怎么看这名“公仆”?再比如近十年房价暴涨,有些官员具有较强的投资意识,在没有“限购”前合法购买了多套房产,如今升值成千万资产,一旦公布,会不会引发社会质疑?还有一些官员因亲属经商而集聚巨额资产,等等。
此外,范教授提出“从县乡级公务员财产公示做起”的观点,不但没有可操作性,还有违官场伦理。大家知道,官员“搞腐败”的能力,和职务高低成正比。那么,更有腐败可能的高官不公开财产,却让处于基层的县乡公务员率先公布财产,这是舍本求末。而基层公务员公布的财产是否属实,那些未公布财产的上级官员有什么脸面去核查?即使发现县乡公务员虚报个人财产,那些尚未申报个人财产的官员,有什么脸面处理已申报但不实的基层公务员?因此,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必须“自上而下”,以起到“上行下效”的效果。
笔者以为,如果范教授在一年前真的从内心冒出以上认识,那就只能说明他是个“书呆子”,甚至是“好傻好天真”,绝对是不了解中国国情。但范教授作为知名学者,就不该如此天真了,尤其是一年之后,在并不关乎个人诚信的问题上,却甘冒皮肉之苦,做出有伤自尊的事来,就有炒作的嫌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