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人民服雾”背后的黑色幽默


 5年前,珠三角人民还在亚运前默默“服雾”,“灰霾”这个词,借助当地媒体的传播,逐渐为人们熟悉;3年前,京津冀人民也开始对“服雾”说不,PM2.5成为一个人尽皆知的词汇,空气质量指数(AQI)“爆表”则成为一个令人惊悚的词汇,“厚德载雾,自强不吸”,“喂人民服雾”等段子开始流行。

 
 
 
如今,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也被绵延数省市的雾霾笼罩。最严重时,上海、南京、杭州的AQI通通爆表,“魔都”一夜之间变“仙都”。加上不得不“蜀犬吠日”的成都平原,早已分不清是雾是霾,中国四大经济发达区域终于集体沦陷为“灰霾区”。
 
 
 
雾霾天气终于完成“合纵连横”之时,关于雾霾的讨论却变得四分五裂。那边厢南京的“孟爷爷”刚说雾霾是“环境灾难,政府是最大责任人”,这边央视网却在说雾霾带来五大“好处”:让中国人更团结、更平等、更清醒、更幽默、长知识。经历了科学普及、愤怒追问、无奈调侃等多个阶段,面对神州处处皆雾霾的景象,这一次人们陷入了真正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