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秋明
凡事影响人的工作,都离不开传播工作。做企业文化,一定要理解企业内部传播的路径和特点,惟有如此,才可能覆盖到目标人群。基于企业目前现有的传播路径,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整理。
1、全员邮件或企业手机报
到达率:理论上100%,实际上很多员工不看全员邮件,所以打开率要打非常大折扣。
优点:适合发布正式的信息,有一定官方的权威性。
缺点:因为是全员发送,员工容易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关注度低。多数公司对于发送全员邮件有数量和频率要求,不适合频繁发送。
2、墙体海报/黑板报
到达率:较高
优点:形式可图文并茂、活泼多样,适合塑造亲和力;展示地点良好的海报/黑板报,通常有很高的阅读率
缺点:通常展示期短,下架后没有信息留存,印刷成本高
3、企业内部BBS
到达率:视员工活跃度而定
优点: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缺点:员工浏览信息容易受干扰,信息更新频繁时容易被覆盖。
4、企业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到达率:一般
优点:形式灵活,可图文、可视频
缺点:与员工关注粉丝数量直接相关,如果是服务号还受到推送频率和数量限制
5、组织内各类QQ群、微信群
到达率:通常较高
优点:员工活跃度高,除了信息传达,还有收集员工反馈的双向互动作用
缺点:组织内QQ群、微信群通常比较分散,如做全员活动,需花费大量精力在各个群做通知。
6、会议、培训
到达率:参会人群100%
优点:简单、直接
缺点:覆盖人群有限,如做全员活动,通常需要配合外地直播、点播、会议纪要分享等形式,效率递减
7、基于意见领袖的非正式传播
到达率:通常较高
优点:员工接受度高,且容易带动其他员工参与
缺点:活动组织者需花时间识别企业内的意见领袖,并鼓励其参与传播。
当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的传播渠道也许远远不止这些。对于企业文化工作者来说,选择多了,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儿。首先我们要明白有哪些方式可选,其次是理解每种渠道的特点,还有就是要知道如何整合地利用这些渠道。如今要抓住员工的眼球越来越难了,传播效度必须放在我们考虑的重点。
另外,跟据传播学中的“二级传播理论”,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从企业内部的文化实践来看,挖掘并维护好组织中的意见领袖、积极分子,显然成为了企业文化工作者要积极关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