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杏芬带给我们哪些正能量
最近,各大媒体都在争相报道了好人戴杏芬“施恩不图报”的故事,让人感动得一塌糊涂。
早在1993年春,17岁的四川少年何荣锋和另外2个穷伙伴一起,计划到浙江温岭一老乡那找活做。然而,到杭州之后,3人已一贫如洗。3个少年风餐露宿,从杭州一路乞讨着走向温岭。饥寒交迫10多天,何荣锋等3人遇到了戴杏芬。好心的戴杏芬将3个少年带回家中,并和父母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还给何荣锋吃了消炎药并处理了伤口,留宿一夜后还帮3个陌生少年寻找打工的差事。最终,因仅能找到1个人的工作,3个人按原计划去往温岭。
“临走时,戴杏芬姐姐还给了我们每人10元钱作路费,让我们带上馒头干和香蕉。”回忆往事,何荣锋历历在目。也曾在外打工过的戴杏芬还叮嘱他们,“在外打拼,要做好人,要诚实守信,有了好口碑,才能赚到钱!”这一切让何荣锋至今感动不已,受益无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21年后,发达了的何荣锋好不容易找到了戴杏芬,拿出100万支票回报恩人,被婉拒了。临走时,何荣锋悄悄留下了5万元钱和10多万元买的虫草等补品。但几天后,家境一般的戴杏芬和爱人专程来到沈阳,将礼物还给他说:“你出息了,我很高兴,这就够了。”
戴杏芬的真诚善举,迅速成为近期最受关注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人,感动了中国。为什么会有如此轰动效应呢?还真值得我们好好理一理。
第一,戴杏芬的故事告诉我们,好人必有好报,而更好的人施恩不图报。在这个“扶人遭讹诈、麻痹被欺骗、无端被碰瓷”被放大,社会道德被居心不良者涂鸦得“一团漆黑”的今天,戴杏芬的善举,就是这“漆黑”里的“长明灯”。她作为施恩不图报的“更好的人”,足以让那些“以欺为乐”、“以骗为生”的人顿感渺小,让那些“施恩求报、拾金索酬”的人也觉脸红。
其次,戴杏芬的助人,是输血与造血并举,物恩和德恩同施,“授人以鱼,不忘授人以渔”,何荣锋之所以有今天,除接受了戴杏芬当年的物资帮助之外,更主要的是他铭记了戴杏芬“要做好人,要诚实守信”的精神支助。这样,正能量就有了可持续的后劲。
第三,戴杏芬不以貌取人,雪中送炭、助人于水火,可以说挽救了“可能变坏的三小伙”。我们知道“钱没了”本无错,但很多案件就是因此而铸成的大错。给“可能变坏的人”一个拐点,可谓善莫大焉。
我们说戴杏芬21年前就是“物德双施”的女版活雷锋,今天的施恩拒报,使她的形象更高大、更丰满了。是民族的善根、时代的主流。值得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好好学习,大力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