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强进口的政策措施,促进扩大对外开放等事宜(9月29日 中国政府网)。
目前,中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严重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而且,8月份进口贸易呈现恶化状态。8月进口下降2.4%,导致8月份贸易顺差3061亿元,扩大76%。8月份贸易顺差趋势性扩大势头背后折射出中国贸易不平衡状态在加剧。其背后反映出的最大问题是内需严重不足和罕见低迷现象。
对外贸易长期不平衡导致国内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给物价上涨预留隐患;导致外汇储备越来越多,保值增值难度越来越大,甚至造成贬值和损失浪费风险。贸易严重不平衡不利于促进国内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创造,不利于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不仅不利于改善国内人民生活水平,而且也不利于促进国内生产技术升级换代。
因此,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加强技术、产品和服务进口,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国内生产生活需求,提高产品质量,推进创业创新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也有利于用好外汇储备,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一定意义上说,进口规模、种类和水平是一个国家开放程度的体现。特别是在中国长期贸易不平衡状况下,实施进口促进战略是当务之急。
关键在于转变思想观念。对于长期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新兴市场体国家,重商主义思想还很有市场。总认为,出口比进口好,出口有利于经济发展,进口挤占国内企业市场。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一语中的:进口贸易、出口贸易相辅相成。“如果没有进口的合理增长,很难保持出口的持续增长”。
进口对国内技术创新进步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没有进口,特别是没有高技术产业产品的进口,国内企业就没有自主创新和赶超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动力和压力,就会在自给自足的国内市场上睡大觉,最终贻误的是一国经济创新能力和经济水平的提升。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国内企业和产品往往是在外部更加先进技术水平倒逼下进步成长的。正如李克强总理震耳欲聋的声音所言:“过去有人总觉得,要关上贸易大门,好像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工业。”他说,“但事实上,关起门来发展的结果就是保护落后。要真正让企业‘走出去’,在开放中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关起门来发展的结果就是保护落后”,可谓掷地有声。这是解决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思想问题的“利剑”。这不得不使我们想起最近苹果公司iPhone6手机产品于9月10日正式发布,然而令国内用户失望的是,此次新款iPhone的首批以及第二批上市国家均没有中国内地。在9月10日首日上市没有中国内地后,连中国移动等三大运营商都吃惊和错愕。问题卡在哪里呢?原来卡在了审批入网许可上。原因是监管部门不给iPhone6手机产品发放进网许可证。也许是笔者孤陋寡闻,一般的电子消费品原来竟然还有个需要监管部门“大权在握”审批的进网许可证。这样的话,有权审批部门就拽起来了。
当然,其理由是“苹果iOS系统的三个后台服务程序存在泄漏个人隐私风险,有被恶意利用的可能性。”这个理由太冠冕堂皇了。一方面审批上市的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不知是否发现或是如何处理大陆监管部门发现的“泄漏个人隐私风险漏洞的”?这些国家和地区怎么就不怕呢?不谈虎色变呢?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在移动互联网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的当下,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个人隐私被侵害或者泄露的可能性是无法阻挡的,保护个人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隐私和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采取把一款产品釜底抽薪拒之国门之外,就是不了解移动互联网发展大势,对保护隐私和安全谈虎色变的保守思想。以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为由拒绝创新型技术和产品包括电子消费品,就是保守思想和守旧思维在作怪,也是懒汉懒政行为。正确的做法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想法设想研发自己的技术来防止和堵塞隐私泄露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而不是把产品拒之门外。
当然,为了保护国家核心层安全,可以规定政府机构层面人员不得使用iPhone6手机等都无可厚非。人为和权力导致了中国内地iPhone6手机走私水货泛滥。
9月30日工信部发布消息称,依法定程序在法定时限内为苹果公司申请进网的手机产品核发了进网许可证。苹果公司当即宣布iPhone6将于10月17日在中国内地上市。在新华网发的通稿中说,苹果公司向工信部提交了正式材料表示:“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承诺“从未与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府机构就任何产品或服务建立过所谓的‘后门’”,并且“永远不会”。这些话语在iPhone6手机上市以前早就承诺过,只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有关部门审查这么长时间,最终得到了苹果公司几句承诺以外,还有什么实质性内容呢?最为实质的是,耽误了中国内地9月份的进口贸易罢了。殊不知手握审批大权在想什么,拽什么?
中国的进口形势如此严重,在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牛羊肉、水产品等一般消费品都列入了进口名录,而高科技的电子消费品iPhone6手机产品竟然被以检测安全漏洞为由推迟两个上市批次时间,延迟达到一个月零7天上市。几十天才检测出漏洞,工作效率实在太低,更加重要的是,耽误了9月份进口贸易扩大之大计。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之低,对中国内地进口贸易造成的事实上的损失,值得深刻反思。
笔者的一个建议是,对于常规性的电子消费品应该作为取消审批权改革内容,取缔进网许可审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