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赠叶朗老师


水调歌头
一赠叶朗(1)老师
读《胸中之竹》(2)有感
000..十五
 
仁心开艺境(3),是非有公明。意象(4)还归意趣(5),清竹已空灵。群籁参差未名(6),朗润(7)百年疏钟,欢乐(8)要永恒!燕园分三派(9),感兴唱人生(10)        朱光潜(11),宗白华(12),好先锋!蔡师培元(13),美学一定要复兴!艺术产业图新(14),文化思想先行,谈笑变乾坤!青春中国志,四海起鲲鹏!
 
 
 
 
注释:
1)叶朗老师是中国著名美学家,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和艺术学三个系的系主任。
2)《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叶朗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4月第1版。
3)(4)(5)艺境、意象、意趣,皆为美学用语。
6)(7)(8)(9)叶老师认为,学术的复兴与光大,离不开学派的竞争与繁荣。作者建议,北京大学的美学可分为未名派(取自由意,北大有未名湖)、朗润派(取济世意,北大有朗润园,更取叶朗之一字)和欢乐派(专研欢乐的美学,叶老师之高徒北大哲学系彭锋先生其学主治于此)。另,“群籁参差”,语出“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王羲之诗,见《胸中之竹》第23页)
10)“能兴则谓之豪杰”(王夫之语,同上,第107页)。“审美活动(兴)对人的灵魂能起一种净化的作用(荡涤其浊心),也就是对人的精神从总体起一种感发、激励、升华的作用,使人摆脱昏庸、猥琐的境地,变为一个有志气、有见识、有作为、朝气蓬勃的人;从而上升到豪杰、圣贤的境界。这就是说,审美活动对于个体的人追求理想的人格,追求完美的人生境界,乃是绝对必需的。(同上,第108页)。
11)(12)朱光潜和宗白华,都是一代美学大师。
13)蔡元培先生倡“以美育代宗教”,呼唤美学之复兴。另,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吸收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任教,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进步,培植了元气。
14)叶老师大力倡导中国艺术产业化的变革,开设北大艺术学系,并身体力行,积极投身于中国艺术产业的再造。作者曾与叶老师洽谈艺术产业合作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