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
晚上,小刘讲他们公司今天在一个小区就成交了37房,他们感觉有点儿吃惊。十一黄金“粥”期间,反正到哪里都是堵着,趁势买个房子(权且不论是自住还是投资),这绝对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的一个重要是央行和银监会放宽了对于首套房贷款的认证限制,贷款不仅容易了,同时还可以节省不少的成本呢;据说放开的第一天,早晨4点钟有人要求看房。
大家都在议论房地产会否存在又一轮上升行情时,我表达了我的看法:即便是真的出现上扬,那绝对是像股市的反抽一样,反弹大致相当于寅吃卯粮,强心针之后会是更快的下挫。
判断
有一篇小文强调:千万不要与大趋势为敌。
房地产形势急转直下一点儿都不奇怪,这还是在中央不断出各种各样政策的前提呢;如若不然,没有限购、限贷给搂着劲,房地产的需求估计早就透支完了。
大势根本无需讨论,人就是再矫情也别不过一个理去。全国现在只剩下北上广深没有解除限购了,但总体的市场形势并没有什么“可喜”的变化,仍然是不温不火就是证明。
作为一个行业来讲的房地产,如果不谋求转型,而一味扎堆在住宅、商业地产上,不可能有什么光明的前途的——住宅地产利润急剧下滑,在现金流压力之下,不少企业选择了降价销售;中国商业地产第一的公司每年的收益也就差不多与要支付利息相当,如此而已。
清醒
乐渝主席讲过:住宅地产的春天再也不会回来了。
国庆销售的小高潮还会持续,尽管从全国来讲房地产形势已经不容乐观,但从大北京市场来看,即便是住宅市场也还有一定的空间,虽然这需要费更多的心思耕耘才能有更好的产出了。
做企业,绝对不能学习寒号鸟——今天冻(不)死我,明天就搭窝,而是要见一叶落而知秋。
央行和银监会的政策会是一针激素,但无论如何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房地产的转型已经是不可避免。解决房地产行业的出路,市场和市长能做的几乎都做了,剩下的只能靠企业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