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依法治国应该保持谨慎的乐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还不是完全的或者充分的市场经济,还处在权力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广泛存在。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公权力对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企业家的个人权利一直存在挤压甚至侵占。
可喜的是,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从粗放发展阶段转向科学发展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进入“转型期”。在这个阶段,国家正通过法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倾向,通过法治形成更加规范有序推进改革的方式,通过法治化解当下社会问题复杂性与应对方式简单化之间的矛盾……
更加可喜的是,金秋十月,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大幕开启。“依法治国”,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的历史坐标上。
我相信,这次会议将会是中国法制建设和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是,法治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法治完善以前这个漫长的时间里,企业家应该怎么办?
我认为,企业家首先要承认,眼下力量对比和利益格局,是历史形成的,是给定的。如果我们企业家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试图超越甚至打破这个格局、去获取更多的利益,那就很危险了。在识大体的基础上,企业家应该把握好做人做事的分寸,妥善处理好身边的各种矛盾,维系利益格局的良好平衡,谋取与其他利益群体的共生共赢。
(龙吟山论道,颜伦琴,201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