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深陷于一个历史悠久、独特隐秘、高度强势但又有致命缺陷的文化传统之中却丧失自觉更危险的事情了,而这正是今日中国的处境。今日中国,正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时代,偏偏面临必须尽快对全球化时代自身定位做出回答的紧要关头。自我文化身份的困惑由来久矣,而无此文化自觉,处处都是无从说起。自觉意味着解毒,意味着从瘫痪状态解脱出来,意味着民族精神的全面动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改变。而这种自觉的要点,在于明确体认到我们是一个以辩证法(或称阴阳哲学)为文化道统的民族。
如果“吾道一以贯之”,那么,中国先秦时代已经充分发展的辩证法的哲学,正是可以一以贯之的那个文化、文明的精魂。“一阴一阳之谓道”,庶几道尽个中深意。不仅在周易中,不仅在所有的先秦诸子中,不仅在从此而后的儒释道的交汇融合中,不仅在20世纪起于草莽的革命中,也直到今天的政治之庙堂、人际交往之江湖中,历历可见,不失其统御万有、纲举目张的超越地位。从高度自觉到逐渐流于实用化的片面,又经过各种外因的激励而重新奋兴,辩证法文化基因的嬗变过程仍旧清晰可辨。
中国式的辩证法,就是看到完全相反的两种属性的统一性,所谓相反相成;并利用任何事物都包含其中的相反的两个方面,所谓一分为二。一阴一阳,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甚至如李贽所说“天下万物不生于一,而生于二”。 当把这种阴阳辩证的理解灌注在一切事物上,中国式的智慧、中国人生活世界的诀窍就显现出来。不走极端;曲线前进;两手准备;两条腿走路;刚柔并济;一唱一和;来而不往非礼也;能屈能伸;和而不同;中庸之道;交换比较反复,等等。其核心宗旨,是一切都在两造之间和对象化的结构中展开,永远互动依存,在斗争中互相激发和转化,懂得及时否定和回返,以回合和酬唱的方式行事,满足于在相对性的前提下安身立命。从古到今,中国人在人伦、政治、军事、哲学几乎一切领域都已经发展成熟了诸多辩证法的范畴,在君臣父子夫妇、文武王霸、奇正攻守、体用心物的无数对“两造”之间,在无穷丰富的不断阐释中,得到充实感、达到活力、寄托人生。它全方位的提供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社会组织的得力工具,也提供了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基本平衡和玄妙的满足感。同时,中国文化缺少根本上对于现实生活的对方意识和否定精神,没有类似西方基督教文明神人对立的严格范畴。在这一点上,它的辩证法传统显示出深刻的局限,并日益增长其无神论的色彩。正因为对于这个生活世界整体上缺乏对待和辩证否定,即终极辩证范畴的缺位,导致了这个文化总体性的缺乏能动和活力,甚至丧失成长性。也因此,它将一切诉诸人际关系及其高下比较和往来回合,坚持人治而深刻的抗拒法治,并造成一个因为系于其基本“存在”之终极需求而不可移易的人情和关系的社会。与此相反,西方文明虽然缺少中国文化对辩证法的自觉把握,却因其宗教性而具有终极的辩证范畴。
无神论的辩证法,既是这个文化绵延不断的根据,也是其弊病丛生、原地踏步的根据。这个辩证法文化传统中无神论的本质,是辩证法的范畴存在的缺陷。而对这种文化道统缺少整体上的自觉,更是百年来中国文化难以成功转型、与西方融合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能抓住并理解我们是如何“日用而不知”地生活在辩证法历经数千年精心编制的几近完备、高度自洽的世界之中,如果轻视人对文化的根本性和全方位的依赖,如果批评总是不能达到辩证法本身纯粹性的层面,如果甚至对辩证法全然懵懂不以为然,想要中国和中国人有真正深刻的改变,就只能是缘木求鱼。于是要么否定这种文化的优越之处,简单追求全盘西化,而无视这种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固执的内在逻辑;要么对这种文化的独特和奇妙夸大其辞,对似乎可以演变无穷、应付一切的辩证法传统之实用层面(尤其是政治文化、谋略文化)过度自信,拒绝西方主流文明的融汇。两者都是因为缺少中国文化的真正自觉、总体认识,缺少从中国文化的辩证法视角对西方文明宗教性及“理性化”的理解,看不到甚至不相信中西之间存在的接口,从而偏执一端。两者的错位造成中西两种文化取向之间互动的困境。
不知道所从来,也就不知道所在何处,向何处去,又如何去。文化的自觉关乎这个民族的根本大计。它关乎在全球化时代为中西文化的融合提供接口,关乎中西之间的理解和互动,关乎中国文明的复兴和秩序的重建。其实,在充分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充满自信的面向西方和接纳西方,并贡献于这个全球化时代。从中国文化特殊成熟的辩证法立场察看西方文明,对中西文明及其关系就会有更透彻的理解。如果如亨廷顿那样承认基督教是西方文明唯一的本质特征,那么用辩证法的语言说,西方文明是懂得神人之辨的。它使得人间世界在终极意义上对所对待而具备张力和活力,使得前者因有所对待而充分自觉(理性)。比较而言,中国文化虽对于辩证法远更自觉,却在终极意义上陷入形而上学,丧失了对全部生活世界的对方意识。唯独在辩证法之下可以统合衔接中西文明。于是,中国文化对自身传统的辩证法实现自觉,也将可能以此整合革命与传统,完成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身;整合中西,成就中国文化的全球定位。但这是一个更大的话题,此处不细论。
如果不正视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不理解辩证法的文化传统,不清楚中国人心灵和中国社会现实深处强硬的辩证法逻辑,不采取辩证法的话语体系,就难以说服和动员这个民族。就热议的中国政治改革问题而言,如果没有对中国文化辩证法传统的正视和理解,拘泥于西方话语体系的谈论,无论是谈论其中意识形态问题的演变,还是谈论可行的改革路径,也都将隔靴搔痒,甚至南辕北辙。也唯有在中国文化辩证法的语境下,上层才可能被说服,下层才可能被动员。
中国文化的辩证法结构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