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夏用水破纪录敲响的警钟


北京今夏用水破纪录敲响的警钟

 

刘纯银

 

今年供水高峰期已结束。自来水集团近日透露,在北京市供水高峰的六七八三个月,市区供水总量达到2.55亿立方米,比2013年同期增加了约900万立方米,相当于4个半颐和园昆明湖的水量。(922日《新京报》)

 

众所周知,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科学研究表明:没有水,食物中的养料不能被吸收,废物不能排出体外,药物不能到达起作用的部位。如果没有水,人顶多能活一周左右,而没有食物,人可以活较长时间(有人估计为两个月)。所以,从古到今,没有人否认水的重要性。更有文人墨客赞誉“水孕育文明、浸润生命、滋养历史、点化自然,激发人热情,催引人哲思。”因为她所承载的东西丰富而绵长,它赐予我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恩泽,让我们只有感激。

 

然而,与北京今年夏天用水破纪录的极不协调的现实:一方面是我国不少地方严重缺水。据水利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30个长期缺水。另一方面是中国防治水污染效果还不容乐观。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仅城镇每天便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记得有个公益广告词:请珍惜水资源。别让你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平实的语言,却是那样的发人深省。

 

21世纪,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对水的需求快速增长,对水量、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面对日益严重的水危机问题,联合国早就预言,水将成为全世界紧迫的自然资源问题,并特别指出,30多亿人口的亚洲,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保护水资源,水资源危机将难以控制。缺水将成为邻国之间和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区之间发生争执,甚至是爆发战争的根源。

 

中国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中国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当然关键是要靠我们自己。这就需要我们在防治水污染、维护水资源的水文、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自然功能以及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地合理开发利用好水资源,尤其要做好节约用水这篇大文章。

 

因为全方位地节约利用水资源,可以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和潜力。当前我们要继续把节水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强化全民节水意识,把加强节水意识同提高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效益结合起来,并不断促进和完善水资源市场化。由于水资源属国家所有,绝大部分水利设施为国有资产,因此水资源对使用者而言是一种特殊商品,应有偿使用。为此,不仅要改变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用水观念,还应改变城市低价用水、农村无偿用水的旧水费体制,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市场化,即以水资源的市场化、商品化机制调节水价,实行水的分类、分质、分时论价。这样才有利于运用经济杠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同时,要实行清洁生产,减少用水,提倡污(废)水资源化。最后,还要加大节水科技投入,推广行之有效的节水技术与措施,全面深入地开展节水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水效率。

 

新闻链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4-09/21/content_53683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