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及其示范意义


芜湖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及其示范意义

 何党生1

摘要:芜湖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评估指标包含包括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卫生体育、资源环境六大项目,实现程度从高至低排列依次为民主法制、资源环境、社会和谐、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文化卫生体育,201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76.35。加快推进芜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探索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加快区划调整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注重改善民生;在经济转型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芜湖市  小康社会 实现程度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评价指标的研究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关于小康社会标准、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综合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有:

(1)、一些学者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评价标准。胡鞍钢提出,全面小康要用四个重要指标来衡量,一是人均收入指标,二是恩格尔系数,三是人类发展指标,四是贫困人口比例。陈东琪提出若干指标的量化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二是城市化率,三是工业化率,四是人均预期寿命,五是人口受教育程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王振中提出,按照联合国的有关做法,修订新的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其中应该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加衡量性别差距的有关指标,如性格发展指标、性别歧视指标,二是增设有关贫困指标的内涵,三是增加衡量改善社会保障程度的指标,四是扩展反映信息时代的指标。

(2)、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用于监控全国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其评价体系跟随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要求不断调整。1992年国家统计局提出的第一套小康指标体系,分为宏观经济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活效果三个领域,共12 个指标.1995年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等部门共同修订完成了新的小康指标体系( 第二套指标体系) ,共有25 个指标。国家统计局2008年制订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第三套体系) ,主要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科教文卫资源环境等六大部分 23项指标组成,国家统计局第三套体系的23具体指标是: 城镇失业率、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社会安全指数、耕地面积指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均预期寿命环境、质量指数、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比差异系数、恩格尔系数、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人口比重、基尼系数、单位GDP能耗、人均GDP、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乡居民收入比、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3)、我国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项基本评价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镇化率、大学入学率、每千人医生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并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数据,这些指标被广泛采用。

4)、江苏省的指标体系。2003年,江苏省委十届五次全会通过 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4大类、18项、25个具体指标组成,用于考核全省地市及各部门,旨在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实际工作。江苏考核的办法是25个具体指标,以县为单位,有22个指标完成就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芜湖市的指标体系。2011年,中共芜湖市委党校课题组在研究构建幸福芜湖指数指标体系时,提出幸福芜湖市的指标体系分为居民富裕、社会和谐、生态优良、文化繁荣、生活舒适五个判断准则,判断准则下面分设裕民、惠民、安民、怡民、智民、健民、便民、助民八个准则,准则下面共设43个指标,供政府决策所需。分析方法为分别确定准则层权重、指标层权重。鉴于收入状况满意度、分享发展成果满意度、公共安全满意度、居住环境满意度、教育条件满意度、医疗卫生满意度、生活便利满意度、社会保障满意度不易量化,课题组引入及主观性指标的测量。芜湖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评析,应在此基础上,重点构建由经济水平、生活质量、人口素质、环境状况、安全保障五个部分构成的指标体系,并且在具体指标的选择和权重设计上进行完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21世纪的战略目标,是党的十八大谋划的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和难点在于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富民强省,本文通过对芜湖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评,对芜湖市建设小康社会实践进行分析,展示芜湖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鲜活做法和经验,对安徽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监测具有先行的示范意义。

二、芜湖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评估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指标体系

(1)、指标的选取:

基于对上述国内外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成果尤其是我国对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认识,我们依据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但不是简单的拿来照搬照套,而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考虑到建成小康社会的统计资料并不完善,一些资料如地区发展差异系数、社会安全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等获取难度较大,进行简捷、有针对性的设计。

具体指标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总目标层,为评价小康社会进程的综合指标,包括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大项确定的综合指数,第二是准则层,为总目标层的支撑。第三是指标层,共包括31个三级指标。

 

1:国家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

评估指标

单位

权重(%

目标值

一、经济发展

 

29

 

1、人均GDP

12

100000

2R&D经费支出GDP比重

%

4

3

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

35

4、城镇人口比重

%

4

75

5、失业率(城镇)

%

4

4.5

二、社会和谐

 

15

 

6、基尼系数

 

2

0.2

7、城乡居民收入比

以农为1

2

2.5

8、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

%

2

60

9、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

6

90

10、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

%

 

=100

三、生活质量

 

19

 

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

37000

12、恩格尔系数

%

3

32

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平方米

5

30

1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2

12

15、平均预期寿命

3

75

四、民主法制

 

11

 

16、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

5

80

17、社会安全指数(刑事案件立案数、交通和火灾事故发生数)

%

6

90

五、文化教育

 

14

 

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6

5

19、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

%

2

16

20、平均受教育年限

6

10.5

六、资源环境

 

12

 

21、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4

5

2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含农业的化学需养量、二养化硫)

%

4

4.4

23、森林覆盖率

%

4

23

   2)、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计算公式

   依据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要求,结合国内大量的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研究成果(如表1国家统计局的预测结果、中国科学院颁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数值标准),再结合《芜湖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再参考国内发达地区先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目标值,确定2020年指标值。

    2020年指标值选择后,确定指标的权重要。权重的确定:权重代表某指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贡献程度,采用“德尔菲法+循环法”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 31  个指标按照在整体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给予权重,六大项发展方面的权重值由各自指标的权重汇总得出。整体指标权重为100.

      根据指标评价值计算方法的不同,具体指标又可以分为正指标、逆指标和区间

指标。

正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逆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以上两个公式中,xi为指标实际值,xi0为指标标准值,yi xi的评价值。

   区间指标计算公式为:

      

   该公式中,xi表示第 i 个指标的实际值,m1m2分别为 x允许的下、上界限值,q1q2分别为 xi的目标区间值,yi xi的评价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计算公式为:

  

   子系统实现程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yi xi的评价值( xi为指标实际值) wi为权数,Gj为第 j 个子系统的实现程度,mj为第 j 个子系统中第 1 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序数,nj为第 j 个子系统中最后 1 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序数。

2、芜湖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评估(由于统计年鉴出版时间的限制,本文选取2011年的数据)

 1、经济发展水平(权重29

2011年,芜湖经济发展水平的实现程度为66.23%,这是2011年芜湖市区域调整后,芜湖经济发展水平评估值,其中与区划调整前的2008年相比,芜湖经济发展水平的实现程度提高了5.3个百分点,处均增长13.33%,仍在全省居于发展的前列。构成经济发展的五项指标中,实现程度最高的指标是失业率,达到100%,实现程度最低的指标是人均GDP,显示区域调整后城市总人口、农业人口增加,对芜湖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很大。除去区划调整的影响,实现程度最低的指标是R&D经费支出GDP比重,国际相关研究表明,R&D经费支出GDP比重小于1%的地区,基本上处于技术引进与应用层次;具有较强的引进、消化、吸收能力的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这一指标一般在1.5%以上;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或地区这一指标都在2%以上。2011年芜湖R&D经费支出GDP比重为1.86%,实现程度为62%,这说明芜湖处于中等层次的技术引进与应用阶段。

 

2:经济发展实现程度评估值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年目标值

权重

实际值

实现程度

2008

2011

2008

2011

1

人均GDP

100000

12

32500

43095

32.5

43.1

2

R&D经费支出GDP比重

%

3

4

0.92

1.86

31

62

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35

4

34.1

27.7

97.4

79.1

4

城镇人口比重

%

75

5

49.10

56.30

48.44

75.1

5

失业率(城镇)

%

4.5

4

3.82

3.86

100

100

6

经济发展的实现程度

 

 

 

 

 

53.29

66.23

                     

 

2、社会和谐水平(权重15

2011年,芜湖社会和谐的实现程度为86.92%.。评估社会和谐的实现程度,公益性事业经费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政府对公共性投资重视程度的的重要指标,比重越高表明和谐社会发展越有保证。2011年芜湖市公益性事业经费占GDP比重,达到98.31%,比2008年增长71.2%,反映芜湖财政运行机制向公共财政转变,对教育卫生、涉农领域、弱势群体等和谐社会建设的薄弱环节倾斜,体现了芜湖市政府比较先进的发展理念。

教育水平人员结构比的实现程度为61.48%,是社会和谐实现程度中实现程度最低的一项指标。它表明芜湖市民中接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人数偏低,与和谐社会的对公民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不适应,也对芜湖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有负面影响。

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实现程度为68.9%,也是一项实现程度较低的一项指标,它具体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2008年全市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实现程度56.33%,主要原因,以养老保险为例,2008年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三种养老保险,其中只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程度30.8%,农民工实际所得甚少,农村养老保障太低。随着芜湖市加大统筹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实现程度比2008年上升了22%,达到68.9%,其中养老保险实现程度最高,为98.68%;医疗保险实现程度次之,为79.11%;实现程度最低的是工伤保险(43%)、生育保险(44%)。

 

3:社会和谐水平实现程度评估值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年目标值

权重

实际值

实现程度

2008

2011

2008

2011

1

公益性事业经费占GDP比重

%

45

4

25.85

44.24

57.44

98.31

2

城乡居民收入比

%

2.8

2

2.67

2.56

100       

100

3

最低工资标准与平均工资比

%

40

2

21.38

41.945

53.45

96.04

4

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

90

3

50.7

62.02

56.33

68.9

5

教育水平人员结构比

%

25

2

14.89

15.37

59.56

61.48

6

志愿者比例百城市户籍人口

 

2.71

2

 

11.26

 

100

7

社会和谐的实现程度

 

 

 

 

 

54.99

86.92

 

 

 

3、生活质量水平(权重19

    2011年,芜湖市生活质量水平的实现程度为86.05%。构成生活质量的5项指标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百户家庭拥有电脑数实现值为32平方米、84.87台,实现程度达到100%。根据联合国粮食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8%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2011年芜湖恩格尔系数为40.8%,仅为小康,低于合肥东9.9%,马鞍山37%2011年,芜湖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两万元大关,实现程度达到58.27%,比2008年增长44.34%,这得益于芜湖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十二五”收入倍增计划,大力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落实富民行动实施意见,富民途径不断拓宽。

4:生活质量水平实现程度评估值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年目标值

权重

实现值

实现程度

2008

2011

2008

2011

1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7000

6

14938.6

21561.44

40.37

58.27

2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32

4

40.9

40.8

72.19

72.5

3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平方米

30

5

25

32

83.33

100

4

百户家庭拥有汽车数(生活用)

20

2

3.33

9.54

16.65

47.7

5

百户家庭拥有电脑数

50

2

51.33

84.87

100

100

6

生活质量水平实现程度

 

 

 

 

 

62.15    

86.05

 

4、民主法制水平(权重11

2011年芜湖民主法制的实现程度为93.19%,是六大项指标中实现程度最高的一项。民主法制由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和刑事案例立案数、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火灾事故死亡数、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几个社会安全指标构成。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是指公民对自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的满意程度。这是一项主观指标。2011年芜湖市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的实现程度已经达到85%。刑事案件立案数、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构成社会安全的测度,实现程度为100%

5:民主法制水平实现程度评估值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年目标值

权重

实现值

实现程度

1

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

80

5

75

85

2

刑事案件立案数

/10万人

200

2

187.72

100

3

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

%

0.20

2

0.18

100

4

火灾事故死亡数

3

1

1

100

5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6.44

1

2.77

100

6

民主法制水平实现程度

 

 

 

 

93.19

 

5、文化体育卫生水平(权重14

2011年芜湖文化体育卫生实现程度为45.77%,比全国低20.03个百分点。芜湖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2.13%,实现程度42.7%,占全国中游水平;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家庭消费的支出比重为13.6%,实现程度85%,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省市水平大体持平。这两项指标的实现程度在近几年上升较快。为了全面反应芜湖市民体育卫生状况,评估以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占常住人口比、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三项指标

6:文化体育卫生水平评估值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年目标值

权重

实现值

实现程度

1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

5

6

2.13

42.7

2

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

%

16

2

13.6

85

3

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占常住人口比

%

30

2

12.07

40.23

4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

3

2

1.65

55.06

5

每千人口机构床位数

3

2

0.36

12

6

文化体育卫生水平实现程度

%

 

 

 

45.77

 

6、资源环境水平(权重12

  2011年,芜湖资源环境水平实现程度为92.43%,优化的资源环境状况趋势得到继续保持。但其中,森林覆盖率、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实现程度较落后,分别为70.77%76.5%,与芜湖天然良好的自然环境不协调,表明芜湖资源环境水平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7:资源环境水平评估值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年目标值

权重

实现值

实现程度

1

GDP能耗

标准煤/万元

0.84

4

0.62

100

2

空气质量优良率

%

90

1

97.5

100

3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40

2

38.8

97

4

森林覆盖率

%

30

2

21.23

70.77

5

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

%

90

1

68.89

76.5

6

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90

1

87.5

97.22

7

集中式饮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90

1

100

100

8

实现程度

 

 

 

 

92.43

 

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的计算测试,我们可以得到2011年芜湖全面建成小就康社会六个方面实现程度的高低排序。

82011年芜湖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序号

指标

权重

实现程度

1

民主法制

11

93.19

2

资源环境

12

92.43

3

社会和谐

15

86.92

4

生活质量

19

86.05

5

经济发展

29

66.23

6

文化卫生体育

14

45.77

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76.35             

三、加快推进芜湖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对芜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评估,我们分析芜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差距和主要难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一,在探索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加快区划调整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经济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基础和核心。改革开放以来,芜湖作为安徽省实施呼应浦东、开发皖江的开发开放战略的重点和突破口、拥有六个国家级的城市(国家级沿江开放城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比照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中西部地区中等城市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中央的精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芜湖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抢抓机遇,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创业富民、统筹发展、东向发展六大战略2008年芜湖市生产总值取得历史性突破,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全省第九位跃居全省第二位,以占安徽全省2.4%国土地面积,3.4%的人口,实现了占全省8.4%GDP9.3%的财政收入。与2008年相比,2011年芜湖经济发展水平的实现程度提高了5.3个百分点,处均增长13.33%。构成经济发展的五项指标中,实现程度最低的指标是人均GDP,这是因为2011年安徽行政区划调整中,原巢湖下下辖的无为县、沈巷镇并入芜湖市,区划调整后芜湖市总人口由230万增至370万,人均量下降了。区划调整后,芜湖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问题,如2011年芜湖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3095元,与2020年目标值相差较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61.44元,只完成目标值的58.27%,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加大。2011年,芜湖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实现程度97%、森林覆盖率70.77%,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关现程度97.22%。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也在配套推进,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城市算来水和天然气覆盖农村。与此同时,在探狐索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过程中,不断推进城乡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推动城市公共 优势资源向农村覆盖。结合区划调整后的新情况,芜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任务是以城市化为推动力,加快以无为县、沈巷镇为重点的农村的发展,建立落实科学发展的体制保障。从体制上看,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盘活土地资源,改善人力资源结构,推动资本在全市域配置,特别要保护和激励企业家创业创新精神,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从制度上保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探索养老保险制度之间、新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特别是新农保制度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配套衔接,实现农保与城保制度的无缝对接。

第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注重改善民生。虽然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程度较低,但城乡居民收入比、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等指标已经达到或者接近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表明芜湖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生活环境也得到改善。2011年芜湖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小康标准,户籍居民基本解决了住房问题;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占常住人口比、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每千人口机构床位数在全省处于较高水平,芜湖居民的生活正在由宽裕型小康向富裕型小康转变。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富裕和人的发展放在首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原则。芜湖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尽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更加重视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加快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统领,突出抓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激发活力和创造力,凝聚人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在经济转型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芜湖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08年前后一直在3334%%,但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2011年为27.7%,这与第三产业内部的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有关,也表明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芜湖的工业化任务没有完成,第二产业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有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下降,表明芜湖要实现经济发展领域的全面小康,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结构逐步得到优化。长期以来,科技投入不足,R&D经费支出GDP比重过低(1.36%),科技创新能力低,将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刺眼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在当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中,政府要注重因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整合资源,塑造芜湖企业家“爱拼会赢”的创业创新精神,鼓励企业在制度、管理、技术、市场、组织方面的创新,促使“芜湖制造”加速向“芜湖创造”的转变提升。



 



1 何党生,中共安徽省芜湖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国情国力,,安徽芜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