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责官员“天价培训”,或有天大的难度或风险


追责官员“天价培训”,或有天大的难度或风险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4年10月9日


10月9日,在大连看到新华网转发新京报的《官员“天价培训”,该如何追责?》一文,文中写道: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10/09/c_1112741287.htm
尽管必要的教育培训,有助于开阔官员的视野,进而提高现代政府的治理效能,然而,时下很多官员参加的EMBA班等天价培训,早已经背离了学习、培训的本义,而沦为某些官员构建人脉圈的“名利场”。事实上,这也是两个月前中组部明令官员禁读高收费社会化培训项目的政策初衷。
根据媒体此前的调查,官员参加天价培训,学费来源往往不外乎单位公款买单、企业代为买单,以及官员介绍若干名企业家学员后免单等几种方式。这其中,公款买单相对比较单纯,属于浪费公款,涉嫌违纪;而企业买单则要复杂得多,非经认真甄别、调查不可。比如,政商之间有没有利益输送?企业的行为有无行贿的嫌疑?等等。
同样,学校免单也存在诸多疑点,更像是权力的“摊派”行径。比如,企业家何以乐意从命参加天价培训?学校何以如此刻意延揽官员培训?等等。
其实,说到底,官员热衷于参加天价培训,根源仍在于权力缺乏约束形成的溢出效应。无论是政商之间的勾肩搭背,还是学校以此作为招牌,驱动力都在于公权力。
也因此,既然已经排查出2982名领导干部参加天价培训,则不妨更进一步,顺藤摸瓜,深入调查。一方面,有必要查清楚这些官员学费的来源,钱从何来?如何认定?进而摸排一下这些官员的“朋友圈”,或可找到一些贪腐的线索。

这一文章,写得好!发得好!又让我想起了以下事情:

2014年6月10日,本人在多网发布了涉及湖北某市委书记的《XXX的“管理学博士”,来路正不正?》一文,并将《XXX的“管理学博士”,来路正不正?》一文发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等邮箱。

6月11日09:01:54,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公共邮箱([email protected])对《XXX的“管理学博士”,来路正不正?》一文发来回复,内容是:
经管学院是最近开始不招收在职博士的,06年以前是有在职博士的~
2014年6月11日10:10:42,本人又回复了一封邮件,全文如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你们好!
感谢回复!
经管学院2006年以前有在职博士,最近开始不招收了,是不是说明2006年以前招收在职管理学博士,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本人2001年曾为安徽一个大型养鸡场提供企业文化咨询服务,在那里得知,一个养鸡场,养一只鸡,都有一个最佳的饲养周期,时间短了不行,时间长了也不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培养一个管理学博士XXX,却花了八年,这属于正常的教育周期吗?会不会存在浪费时间、浪费资源等问题?
2014年6月11日,刘先明撰写、发布《关于XXX的管理学博士,刘先明与清华的邮件交流》。
 
2014年6月12日,中化六建一反常态,突然在多网发布了《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关于刘先明在网络上长期发贴对企业进行诋毁、污蔑一事的情况说明》一帖;襄阳中院也在多网发布了《襄阳中院信访办对刘先明要求“按院长发现”启动再审程序等网帖的回复》。中化六建和襄阳中院同时公开给本人安上一些罪名,这些罪名,如果有一条是成立的话,本人就得进监狱。针对中化六建、襄阳中院的6月12日同步行动,本人6月13日针锋相对地发布了《中化六建6月12日发布的<说明>含有造谣的成分》、《驳斥襄阳中院6月12日的<回复>》。在《驳斥襄阳中院6月12日的<回复>》一文中,我写道:
本人2011年7月15日揭批和曝光“共和国脊梁”后,不仅接受了国内多家媒体的电话采访,还接受了一家来自美国电台的电话采访,这家美国电台的记者问:你这样揭批和曝光,网上有人担心刘先生的性命安全,你不害怕不好的后果吗?我说:没什么害怕的,现在,中国的天下,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天下。
既然你们襄阳中院也提到“后果”,那就请你们记住我当年对美国电台记者说的这一番话。
 
在刘先明意料之中的是,2014年6月14日,荆楚网襄阳频道2014年5月26日发表的《书香中国万里行,唤起襄阳书香情 ——访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一文被删除。
让刘先明没料到的是,在中化六建和襄阳中院6月12日同步公开网络造谣后,刘先明经历了一场终身难忘的经历。先是遭遇到了异常的压力,本人陷入危境;紧接着,本人在襄阳感受到了党的莫大的温暖,本人又转危为安。
 
6月30日,针对中化六建和襄阳中院6月12日来势汹汹的同步行动,及其背后的图谋,刘先明毅然向国家相关部门发去了《冒死举报襄阳中院欺骗组织、报复诬陷刘先明》。
让刘先明倍感欣慰的是,2014年7月23日上午,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布消息,湖北省襄阳市委常委、市公安局长夏先禄因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
让刘先明感到自豪的是,2014年7月29日,中国网五分钟之内连续发表刘先明三篇质疑襄阳今年6、7月新推出的“千古帝乡”口号的文章,创下了中国网的记录。

从党性的角度讲,对于官员的“天价培训”,是有必要追责的。但是,从刘先明的上述经历来看,追责官员“天价培训”,或是有天大的难度的,甚至是有天大的风险的。

 

天涯社区http://liuxianming.blogchina.com/2196066.html

王君正的“管理学博士”,来路正不正?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4年6月10日
本人6月7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完《精细化管理》以后,6月8日撰写、发布了《襄阳王君正登陆台湾,两份弘法“建议”直追王君正》一文,文中写道:
6月4日晚,本人撰写、发布了《建议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督促襄阳中院启动发现错审和纠错程序》、《建议襄阳市政法委督促襄阳中院启动发现错审和纠错程序》;详见:
1、新华网论坛:建议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督促襄阳中院启动发现错审和纠错程序
2、新华网论坛:建议襄阳市政法委督促襄阳中院启动发现错审和纠错程序
6月5日,为了确保中共襄阳市委书记、襄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君正、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中共襄阳市委政法委能看到这两份建议,本人一方面通过EMS将《建议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督促襄阳中院启动发现错审和纠错程序》、《建议襄阳市政法委督促襄阳中院启动发现错审和纠错程序》及相关资料,分头寄往襄阳市人大、襄阳市政法委,另一方面,打电话告知了襄阳市人大,请他们在网上搜索“建议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纠错”。
6月6日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里,我在想,诺曼底登陆成功,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盟军带来了胜利的转机。6月6日上午登陆襄阳市人大的《建议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督促襄阳中院启动发现错审和纠错程序》,6月6日下午登陆襄阳市政法委的《建议襄阳市政法委督促襄阳中院启动发现错审和纠错程序》,能不能给纠正襄阳中院炮制出的冤假错案,带来转机呢?
“智慧襄阳”,你怎么能容忍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搞出的冤假错案,继续有辱襄阳好风日?
刚刚登陆台湾的王君正,你怎么能容忍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搞出的冤假错案,继续有辱中国司法事业?
 
6月10日,从中国襄阳政府网上看到王君正的简介:
王君正,男,1963年5月生,汉族,山东临沂人,198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8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现任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81年09月--1985年07月 山东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学习;
1985年07月--1988年08月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8年08月--1993年10月 劳动部办公厅科员、副主任科员、部长办公室主任科员、副处级秘书;
1993年10月--1994年07月 云南省委办公厅副处级干部;
1994年07月--1994年09月 云南省委办公厅正处级干部;
1994年09月--1995年06月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委副书记(正处级);
1995年06月--1998年10月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委书记;
1998年10月--1998年12月 云南省昆明市委常委、官渡区委书记;
1998年12月--2000年11月 云南省昆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2000年11月--2003年10月 云南省昆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03年10月--2003年11月 云南省昆明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
2003年11月--2005年01月 云南省昆明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
2005年01月--2007年05月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1998年9月至2006年9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
2007年05月--2007年06月 云南省丽江市委副书记;
2007年06月--2007年11月 云南省丽江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2007年11月--2009年12月 云南省丽江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9年12月--2012年09月 云南省丽江市委书记
(其间: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中央党校中青班培训);
2012年09月--2013年01月 湖北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2013年01月--2013年05月 当选为湖北省政府副省长;
2013年05月--           湖北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兼任襄阳市委书记。
2013年6月28日           兼任襄阳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2013年7月5日            任湖北省委委员、常委。
2013年9月--         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襄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君正是清华大学的“管理学博士”?
带着这个疑问,本人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官网上看到“博士招生常见问题”,其中写道:
5. 经管学院是否招收在职学习博士生?
答:经管仅招脱产学习的博士生,需调档转户口。
 
然而,在1998年9月至2006年9月期间,王君正在云南任要职,不太可能脱产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8年。
另据了解,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的学习时间,一般是3—5年。然而,王君正在1998年9月至2006年9月期间,参加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间却长达8年。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曾偏信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的枉法伪证,搞错了一个劳动纠纷案中的三个时间,王君正这个8年的学习时间,有没有可能也是搞错了?
 
比较大的可能是,在1998年9月至2006年9月期间,王君正是定期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王君正从云南往返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的次数,得有多少?来回的交通费,是花的公家的钱,还是花的自己的钱?在云南接送王君正的车辆和耗油,是用的谁的?
(2004年11月20日,刘先明在清华大学总裁班讲授《管理观念创新》)
 
(2006年2月17日,刘先明在清华大学讲授《有效创新建设企业文化》)
 
(2006年6月30日,刘先明在清华大学讲授《精细管理工程》)
 
(2008年5月27日,刘先明在清华大学讲授《酒店文化建设》)
 
(2010年6月26日,刘先明为清华大学湖南班讲授《精细管理工程》)
 
(2014年6月7日,刘先明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授《精细化管理》)
 
(2014年6月6日,刘先明来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4年6月7日,刘先明在母校——武汉工程大学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