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地图 InsideMaps 透露转型关键


 首先,硅谷地图业一个发展趋势是:正从室外走向室内;其次,这个市场上各种初创公司已有很多,如何迅速打开个人用户数及构建自己商业模式?经过一系列调整,InsideMaps 最近交出答案。

 
这两天,我拜访了 InsideMaps 创始人 George Balanos。其实不同领域的很多初创公司都面临类似问题,我们来听听 George 是如何在 Mind 上完成这个关键性转变/找到解决方案的。
 
 
 
现在整个世界已经“地图化”,人们出行使用地图定位类应用,目的是让自己行程一目了然。这是一种生活方式。那当然,用户这种行为方式也会从室外沿用到室内,但方法会不同。
 
如果想对室内一目了然,就要通过 3D 建模。而最后产生的效果,类似:房子通过云端建模方式呈现在电脑屏幕,然后用户只要用浏览器就可以浏览。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屏幕在整套房子里自由穿梭,并且它的效果,比经典枪战游戏“反恐精英”更真实,更接近房间实景。除此之外,你还可以任意改变房间内陈设和装饰风格。
 
但从商业模式讲,当时我们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市面上,解决同一问题的应用已经太多。我们原来是做 C 端即个人用户端应用的,然后想通过提升用户家具选购体验来做这个市场,因为有 3D 建模,可以帮用户省去许多家具购买中的时间和精力。
 
最开始,我们的做法是:做一个移动 App,然后让用户去下载,同时用户只要打开这个 App,扫描一下房间全景,我们就会自动帮你把你房间生成出一个 3D 模型。但后来我们发现,从用户拍完照片到我们生成 3D 模型,这个建模时间是 40 分钟,对用户来讲太慢,就是说,用户他不能等。
 
另一方面,像 NConnex 和 ikea Now 这种公司,它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方法,来帮用户做“局部房屋角落”的家具摆放模拟。它这种方式其实成本更低、也更容易实现,但对用户来讲,很大一部分需求,就是要局部某个沙发或某个茶几这类家具得到模拟就可以了,就是说很大部分用户需求已经足够,他不一定要全部房间的 3D 模拟。
 
所以这就让我们用户增长非常慢,在致力提升用户家具选购体验这个原有市场,我们遇到问题。这时候我们就面临转型。
 
当时我认为我们做了几个关键性思考:第一,如果一个公司想转型,你要问自己自身最大优势在哪里?第二,你如何利用这个优势?第三,你所涉足行业趋势是否对自己有利?
 
那 InsideMaps 的建模其实有很高技术门槛,我知道这是目前其他公司做不到的;另外现在几乎所有全景照片和增强现实应用,都专注在模拟家具摆放领域,房产经纪领域却鲜有人问津。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抓住一个独一无二的领域,然后通过这个领域来把握更多机会?
 
后来我们想到的一个方式是:与房产经纪合作,为他们提供房屋模型。
 
流程可能是这样:首先,我们聘请专业摄影师去对整个房屋拍照和扫描;然后,以此为基础对整个房间建模;最后生成 3D 模型。但和 Matterport 生成的纯粹全景照片不同,我们建出的模型中,每个部件小到门把手、大到洗手台,这些部件都是灵活、可任意拆卸和更换的。
 
也就是说:针对每套模型,我们对每套房屋向房产经纪人收费 200 美金,其中也包括摄影师费用,随后,这个模型会被交到房产经纪人手中,然后房产经纪利用这套模型更方便自己的房屋租售工作,因为他可以利用这套模型,带潜在客户“畅游其中”,省去很多看房路上花费的时间,提高他们工作效率。
 
比如现在美国,每个月大概有 40 万套房子被出售,而买房时,房间内部情况往往是买家最关心的。作为房产经纪,如果能第一时间为潜在买主提供房屋的第一人称预览,那么一定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对自己品牌形象和口碑传播有利而无害。
 
但事情不是到这里就完了,而是这个模型会被再加以利用,因为在房屋买卖完成后,这些模型会被免费送到买房子的个人用户手里。那他们可以继续干什么呢?
 
鉴于我刚才提到的该模型的灵活和可塑性,买房子的消费者可以继续用它:预览不同墙壁和地板材质、颜色,以及不同家具摆放效果,甚至房屋模型,还能模拟出不同时刻屋子内的不同光照效果。
 
而最好玩的地方在于:房产经纪人这个最上游的点打“通”后,它下游的所有点实际上其实就已经几乎通了,而且反过来,它可能会杀掉 InsideMaps 原来最早想做的那个市场领域的其他玩家。
 
一般在美国,当你新买了一套房后,买房后一段时间,会有很多家居厂商和装修公司主动联系你,因为新房屋购买者是他们最大潜在客户。也就是说,家装、家具是房产经纪的下游,它们之间其实有很好的信息通道,他们很容易就知道谁谁谁买了房子,而当他们去联系买房的消费者后,我们的机会,和那些纯粹做家具购买体验的相比就来得更大。而这个时候,你再反过来去对接你移动端的 App 用户数,你就要方便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