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个创客俱乐部,乔布斯也是成员


 这个叫“自制电脑俱乐部”的组织里走出了不下20家电脑公司,它的集会上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在俱乐部最活跃的前两年,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逢会必到,比尔.盖茨在创建微软之初也从中获益匪浅。

 
俱乐部的发起人戈登·弗伦奇和弗雷德.穆尔并非有名之辈。穆尔是伯克利大学的毕业生,曾因反对大学兵役制度有两年牢狱之灾,在俱乐部成立的时候已经年近60岁。但作为聚集了最早一批信仰"电脑和它的运算能力应被个人掌握而非大机构垄断"的民间组织,“自制电脑俱乐部”几乎是70年代硅谷个人计算机革命的背景色。
 
在弗伦奇家车库里举行的第一次”自制俱乐部“聚会里,有32名参与者,8个月后发展为300人,聚会地点转移到斯坦福和伯克利大学的阶梯教室。自制俱乐部吸引了硬件工程师、软件编程员还有技师和元器件供应商等几乎所有对小型计算机有兴趣的人。会有人风尘仆仆跨州而来,就为了看几台几乎没有现实用途的小型计算机,或者从销售员那亲手挑几个元器件。
 
每次集会之后,穆尔会编辑一本通讯,记录聚会主要成果。他曾把第一次聚会成员的家庭住址和兴趣爱好都记录在册。通讯上会刊登聚会上出现的新产品、相关展会活动、新创公司信息、会员来信以及一些答疑和忠告等穆尔觉得对大家有价值的信息。到1977年1月,这本通讯发行量已经达到1.5万份。
 
乔布斯起初对俱乐部并不热心,直到他和硬件极客沃兹尼克创建苹果公司之后,他才成了俱乐部的忠实会员,几乎逢会必到。最初乔布斯只是想卖些印刷电路板赚点钱,在另一名俱乐部会员(也是字节商店老板)的建议下改为出售电脑整机。所谓的整机,在那时也只是一个插了几块电路板的机箱。乔布斯卖出的第一批产品都是手工制作,他和沃兹尼克负责制作电路板,乔布斯怀孕的妹妹负责把电路板插到机箱槽里。
 
我知道“自制俱乐部”源自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 Moritz)的《重返小王国》。莫里茨也被称为硅谷的风投教父,雅虎和谷歌背后都有他的投资身影,2011年《福布斯》发布十大顶级风险投资家排行,莫里茨排名第二,彼时他的个人资产超过13亿美元。
 
在莫里茨进入风险投资行业之前,曾在《时代》周刊做记者,当时乔布斯觉得他会成为苹果的历史学家,给与他无限制接触苹果内部的权利,但最终的报道却让两人反目成仇,也导致此后乔布斯选择跟所有的记者都保持距离。但莫里茨利用那段时间采访资料写的《小王国》,在乔布斯自传发布前,一直是了解乔布斯和苹果最佳读物。
 
莫里茨觉得就科技和个人电脑现状来看,“自制俱乐部”的会员对小型电脑的热爱更像是出于直觉,而非逻辑。硬件是“自制俱乐部”的主题,软件是配角,而且会员秉承共享的理念,免费分享软件。这导致比尔.盖茨那封著名的《致业余爱好者的公开信》,盖茨把免费分享他编写软件的会员称为贼。而此后“自制俱乐部”的确慢慢淡出视野。
 
2005年,俱乐部会员举办了一场30年聚会,曾经的翩翩少年都已头鬓斑白。2013年在Kickstarter上出现一个资助俱乐部会员聚会的项目,原来的老会员又在加州计算机历史博物馆举行了一次聚会。沃兹尼克曾说“参加俱乐部活动是我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对于我认识的很多人来说,在自制俱乐部的日子都是一生中最美好的。”
 
创新和分享精神促成了“自制俱乐部”的辉煌,与商业化浪潮的冲突又导致了它的衰落,其中难以忽视的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机遇。当时的个人计算机革命,与现在的智能硬件革命,似乎可以稍作类比,而自制电脑俱乐部,也让我想起国内的创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