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不能少了中民投的影子


    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8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要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

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也认真研究了“一带一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工作。中国的400亿美元出资,无疑将成为“一带一路”的“敲门砖”,成为丝路基金的“铺路石”,使“一带一路”梦想正式在中国启航,使丝路基金正式在中国启动。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堪称历史上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各国互联互通、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的典范。如果“一带一路”能够顺利实施,相关国家都能积极参与,那么,它必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包括亚洲各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插上腾飞的翅膀。

 

中国积极倡导的“一带一路”,也被外界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虽然从内容上讲有些相像,但是,从本质上讲并不一致。马歇尔计划是“冷战”的发动机,是美国政治利益的需要。而“一带一路”更多的是建立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促进包括亚洲各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共同繁荣的层面,是基于经济利益和民众利益考虑的一种建议和设想。在这一倡议中,政治的含义要远小于马歇尔计划。

 

也正因为如此,为了避免这项建议被人为地政治化,被人为地过度解读和误解,在“一带一路”的建议方案和措施中,要更多地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让“一带一路”上多些民间资本、民营企业、民间投资者的影子。其中,中民投就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发起组织的重要投资机构,中民投成立的目的,显然不能止于在国内寻找发展机会,也不能只为国内市场和消费者服务。而从成立以来中民投的实际运作来看,其重点也已经比较明显,那就是事例国内产能,打造发展航母。如并购重组钢铁企业、光伏企业等。一旦这些并购重组完成,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作用将非常巨大。

 

现在,更大的机会又摆到了中民投的面前,那就是“一带一路”。那么,在这条新的丝绸之路上,是否会出现中民投的影子呢?中民投能否从起步开始就成为这条路上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呢?一方面,要看中民投的战略目标方面是否能够扩充到“一带一路”上。因为,“一带一路”不同于发展一般行业、一般产业,它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有战略眼光;另一方面,要看国家层面是否允许中民投的参与,是否能够为民间资本“走出去”搭建出一个更加有效、更加便捷的平台。

 

就中民投来看,成立的目的决不是为了一时需要,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打造百年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知名品牌,应当是中民投追求的目标。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自然少不了国际市场的支撑,少不了把眼光放得远一些,把思路拓得宽一些。“一带一路”无疑是扩大中民投投资通道、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的最重要平台之一。毕竟,在这个平台上,国家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加入到这个平台,国家力量将有效帮助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际影响、提高国际地位。所以,对中民投来说,应当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加入到丝路基金的发起和参与中来,成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参与者、支持者之一。

 

就国家和政府层面而言,“一带一路”毫无疑问是国家战略,是政府需要扮演主要角色的战略。但是,这也不意味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只能是“国家队”,是大型国有企业。相反,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结构,让民间资本参与其中,可能产生的效果与影响会更好一些,作用也更大一些。毕竟,中国的民间资本是非常充裕的,也是实力非常强大的。很多民间酱由于在国内找不到好的投资通道,已经纷纷向外转移了,这对中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能够在“一带一路”的启动中,首先让中民投参与,让中民投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对民间酱来说,也一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信心提升。

 

更重要的,让中民投等民间资本参与到“一带一路”中来,还可以有效化解“一带一路”的政治影响,让“一带一路”成为新的丝绸之路,而不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如果相关国家真的将“一带一路”当作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那么,对“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是相当不利的。而中民投等民间资本的参与,无疑会让相关国家降低“国家扩张”、“国家控制”的评价,减少可能的被过度解读和政治化。

 

当然,由于民间资本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利益,“一带一路”刚刚启动,可能实现的经济利益回报是比较有限的。如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也必须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和促进。是否可以多发动组建一些诸如中民投这样的民间资本投资机构,对民间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很重要。

 

总之,“一带一路”决不能少了中民投等民间资本的影子,只有民间资本的影子多一些,“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才会更稳,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也才会实施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