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长:得年轻人者得未来!


得年轻人者得未来!

文/端木清言

近日,在国内零售业权威网站-联商网上看到一篇题为《SAP报告:“showrooming”展厅现象横扫全球》的编译文章,大意是:在美国和英国,82%的年轻购物者曾使用智能手机比较店内价格,实体店更多的是沦为网店的体验厅,比价点,而不是消费,购物的场所,Showrooming效应已然成为全球零售业共同面临亟待破解的大课题,大难题!

 然而,据我所知,Showrooming一词似乎就是因百思买而生的,或者说就是百思买在财报中(首先)“创造”的一个词。事实上,从08年开始,有关百思买的报道中,Showrooming几乎成为除了BESTBUY之外,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或者说,Showrooming 效应一直困扰着这家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电子连锁零售巨头。

但是,自去年大致8月份开始,百思买提出既然是Showroom,那么就做Best showroom,在门店布局,陈列,体验,情景模拟方面下功夫,所以才有了现如今:色调更轻松欢快,陈列更宽松开放,更年轻,更时尚,更崇尚个性自由,更有活力的百思买全美门店大变身。其结果是,在全美消费经济依旧不景气的情况下,近7个季度以来,百思买可比门店销售从领跌美国零售业,到追平甚至跑赢大市基本面!

国庆黄金周大决战后的10月9日,承蒙当地市场份额NO.1的区域家电连锁优秀标杆企业之一的东南电器邀请,以教导员的身份跟随东南电器宝岛参观考察团开启了为期5天4夜的宝岛游学之旅。

其间,就所见所闻以及所感,在我的个人微信朋友圈(微信号:CHEACA)里写下了18篇《宝岛游学记》,与大家分享有关台湾3C家电通路的感想,感言。

其中,第一篇便是:有朋友质疑:“无网不利,大家都在谈网购,说网店,为什么你的注意点还停留在实体店阶段?”我回答到:“既然大家都在谈,学习,研究网购,网店,那么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我想了解,探求网购热潮背景下实体门店的生存状态,价值,机会和未来!”

因为,在总面积约3.6万平方米,总人口约2337万的宝岛台湾,拥有3C家电门店多达3000多家,市区开车平均每5分钟至少看到3家“街”边电器店,公路上则平均每半小时至少看到1家“道”边电器店。相对于随处可见的便利店而言,电器店虽然数量及密集度上相去甚远,但是相比较台湾3C家电市场的“有限”容量而言,门店饱和度“过剩”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便可以得出的结论。

一碗饭,大家都在拼命吃,可是大家都吃不饱,饥饿感几乎困扰着所有的企业,所有的门店,所有的人,这便是开店速度和门店数量竞赛的“苦果”。其他行业研究不多,不敢妄自发表评论,但是对于我从事和跟踪研究了十多年的家电(含3C)流通业而言,大陆,台湾,香港,乃至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甚至全球都在面临网络购物分流和门店数量过剩的双重问题。

然而,另一方面,门店数量过剩还不是最致命,最可怕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门店感觉“老化”,或者说,无论是外观视觉,还是店内布局,陈列,色彩,照明,布置,人员接待、柜面服务等等,吸引不了年轻人,则是既可怕又致命的问题。

游学记期间,我曾经问过多次同团的80后,90后年轻人,不考虑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就职的公司,愿意不愿意走进商店购物?我得到的几乎一致答案是:便利店还可以考虑,百货店,户外店药妆店也有可能会去,电器店,手机店、数码店等等不愿去,没必要去,不值得去。

究其原因,我没有继续追问。我相信但凡稍微有些自我的人,都会对其所从事的行业充满厌倦和反感!因为,在我们所从事的行业,仍然再用一把使用了几千年的尺子,去丈量如今这个几千年后的时代!在我们的零售世界里,买和卖仍然是不二定律。但是,对于年轻人而言,买和卖仅仅是指头和屏幕的距离。

如何让买卖更简单,让生活更丰满,则是年轻人对消费的定义。所以,个人认为,面对门店“过”老是比门店过“剩”还要严重的问题。

所为店长,作为店员,我们不仅仅要思考如何在门店大变身上下功夫,更要思考,如何在顾客大变化上下功夫,如何变请顾客走进我们的店里,到“不请自来”我们主动走进顾客的虚拟和现实的空间里!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得年轻人者得未来!正如近阶段百思买的“老问题,新成功”一样,现阶段乃至今后数年时间,传统零售商做好做强门店,做精做透产品,做实做优服务,还是维持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本文原发表于联商网《店长》杂志2014年第11期,平面媒体如转载,须征得该杂志社及本著作权人联合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