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鲲鹏与大鹏金翅鸟
一、鲲鹏_ 百度百科
鲲鹏,最早出现于道家学说《庄子.逍遥游》。书中记载:“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这种极其奇特、兼有巨鸟与巨鱼之体的动物,过去一直以为只是神话。但从国外动物学的报道中看到,海鲸栖息于海中有时将鲸尾竖出海面,其尾至为巨大,形极似鸟翼。渤海古代称北海,亦即北溟。据史籍记载,渤海秦汉以前多见海鲸。鲸体型极大,可长达30米(是现存最大动物),所以庄子所说的鲲鹏,并非完全是寓言,而是指渤海的海鲸。庄周用汪洋恣肆、气势磅礴的笔调,写出了一只怎样的巨鸟啊!出水为鹏,入水为鲲。且不说太平洋能否容得下鲲,那由鲲“化而为鸟”的鹏,一旦飞将起来,那地球看起来岂不就是一枚小小的鸟蛋了?
1、古书记载:《神异经.中荒经》里描述的大鸟“希有”,大约就是大鹏鸟的别称:“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
《水经注》引《神异经》,又加上了“其鸟铭曰:有鸟希有,绿赤煌煌,不鸣不食,东覆东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东,登之自通,阴阳相须,惟会益工。”这些从一些侧面说明:大鹏鸟有绿、红双色,不鸣叫也不进食;仅仅背上小片没羽毛的地方,就有一万九千里宽广,可见它体形多么庞大。原来,从西昆仑到东海的距离,也不过是大鹏鸟两翅之间耳!
《西游记》中的人神仙佛怪,以如来佛的神通最广最大,不能不让如来出手降伏者,大约只有三“人”:孙悟空;六耳猕猴;大鹏金翅雕。悟空与猕猴本是一家亲,而大鹏与如来竟也是沾亲带故的“一家”。且听如来的自白:
“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孙猴子却也机灵幽默,接着如来的话,讥嘲了一句:“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那如来并不反驳,只是说:“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瞧,大鹏鸟真是好神通:外甥如来佛不亲自来拜访我这个舅舅,你孙猴子岂能收伏我?
在中国另一部传奇小说《说岳全传》中,民族英雄岳飞原来是大鹏金翅鸟的人间化身。书中是这样记述:宋徽宗在元旦祭祀上天,祭表是写给“玉皇大帝”的,但在抄写祭表的时候,误将“玉”字上一点写在“大”字上去了,成了“王皇犬帝”。玉帝看了大怒,说:“王皇可恕,犬帝难饶!”就派遣赤须龙下界,降生于金国,成为金国老狼主第四个太子金兀术,玉皇大帝要让金兀术搅乱中原,以报“犬帝”之恨。西天释迦牟尼佛恐怕赤须龙下界以后,没有人能够降伏,就派遣专门吃龙的大鹏鸟下界,转世为岳飞,保全宋室江山。这岳飞的前身大鹏金翅鸟确实是刚直勇猛异常:就在如来佛面前,因不堪忍受女士蝠(后化身为秦桧老婆王氏)连连放屁,一嘴将其啄死了;被佛谪临凡,赴岳家途中,偶然看到黄河边的铁臂虬龙(后化身为秦桧)在人模狗样地调兵遣将,他又是大怒了,扑下来爪抓嘴啄地又将人家弄死了。按理说,大鹏鸟是吃龙的啊,那什么赤须龙,铁臂虬龙岂在话下?可为什么反而被龙被蝠先期以莫须有的罪名给害死了呢?大约,作者钱彩也认为,一旦化为人身,刚烈勇猛的本事在小人阴招面前,没有屁用。奈何奈何。
古人有诗云:云开衡岳风雨止,鲲鹏击浪从兹始;沧海横流何足虑,三尺寒江东陵指。常用鲲鹏比喻一些宏伟之事,一句俗语曰:“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相关作品:唐代李白《上李邕》、唐代杜甫《泊岳阳城下》、北宋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南宋李清照《渔家傲》、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等。
2、民间溯源:大鹏金翅鸟的描绘多见于明清小说,著名的有《西游记》中狮驼国的三大王,称为“云程万里鹏”,能够“抟风运海,振北图南”(这八个字源于《庄子》),扇一翅有九万里,和如来佛祖有渊源(这又源于印度传说)。《说岳全传》中,大鹏金翅鸟因在佛祖座前嫉恶如仇,啄死女土蝠,被贬往东土投胎,生为岳飞。《封神演义》中大鹏称为“羽翼仙”,贪吃好杀,后被燃灯道人收伏。《喻世明言》中张道陵化为大鹏,震慑住鬼帅变的八条大龙。
3、少数民族传说:东西方各民族关于大鹏鸟的传说与神话是极多的。藏族创世歌谣《斯巴形成歌》中说:“天地混合在一起,分开天地是大鹏”,且认为大鹏卵生人而成为藏族始祖。在西藏的佛教塑像中,所有忿怒相的佛像头顶上,都飞有大鹏金翅鸟;很多藏族人都会随身佩带大鹏金翅鸟的像章,相信这样可获得吉祥、智慧与力量。云南白族地区,古代大理人认为是龙作怪而频为水灾,使大理几成龙泽,而龙唯独只尊敬塔,畏惧大鹏。于是,建筑了著名的崇圣寺三塔,塔顶上各铸有一支大鹏金翅鸟。
4、印度神话:按照印度的神话传说,迦楼罗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属次级神,其原型是被神化的蛇雕。佛教传入中国后,被命名为大鹏金翅鸟,其形象为半人半鸟,生有鹰首、利爪和喙,身躯和四肢则与人无异。迦楼罗居住在四大洲的大树上,浑身金光闪闪。平时靠捕食龙(印度神话中的大毒蛇)为食。据说迦楼罗饭量极大,每天要吃掉一条大龙王和五百条小龙;随着体内毒气聚集,迦楼罗最后无法进食,在天空上下翻飞七次之后,便落到金刚轮山顶上。这是他一生所吃的龙的毒素一起发作,迦楼罗也因此自焚而死,身体化为灰烬,只剩一颗心脏被火煅烧成为纯青琉璃色的宝珠,成为天神们喜爱的饰物。
佛典《海龙王经》记述说:金翅鸟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世界上四大洲之一的南赡部洲只能容其一足,其神力甚大,有诗曰:“金翅动身摩日月,银河转浪洗乾坤。”可是,据说这个庞然大物,也无法逃脱生死轮回。《增一经》说:“金翅鸟以龙为食,日食一大龙,五百小龙。命将终时,诸龙吐毒,不能复食,举翅而下,直至世界最底层的风轮际。为风所吹,还复上来。往返七次,无处停足,遂落到环绕世界四大洲的金刚山顶死去。因其久食诸龙,身纳毒气,死后毒发为火而自焚。”那银质鎏金的神鸟尾羽呈火焰状,名曰“迦楼罗炎”,即示意金翅鸟自焚时的形状。经文又说:“难陀龙王怕那自焚的烈火烧坏宝山,遂降雨灭火。那是罕见的滂沱大雨,一个雨点就有车轮那么大。”
5、西方传说:西方的《阿波罗游记》、《一千零一夜》等书籍中,都载有大鹏鸟的事,说鹏蛋周长有五十步,鹏鸟聚集的食物是大量的一口可吐入大象的蟒蛇;阿拉伯旅行家中的日记中有“本以为那是座山,原来竟是只鹏鸟”的记录。
西方鹏鸟的来源也许可以追溯到古波斯神禽“峨姿”(Amrzs)。该鸟历经天地生灭三大劫。鸟身犬首或人面之貌,两翼伸展可遮蔽日月群星。古波斯神话中有株“知识树”,结籽化为世间万种草木,“峨姿”筑巢其上,每至果实成熟,将其摇下,播于大地山川。
另外,犹太神话中的巨鸟“栖枝”(ziz)、古埃及的“伯努”(Bennu)、阿拉伯的“安卡”(Anka,)、土耳其的“可克”(Kerkes)、古希腊的“格利普”(Gryps)、俄罗斯的“诺加”(Norka)以及北欧生命树上的智慧古禽等,均可以是大鹏鸟的异名同质。
6、说“鲲”解“鹏”
鲲,鲲传说中的一种大鱼。鲲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最早的当属《庄子.逍遥游》;《列子.汤问篇》:“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尔雅.释鱼》:鲲,鱼子;《注》:凡鱼之子名鲲;《鲁语》:鱼禁鲲鲕(ér,鱼苗,小鱼);《类篇》或作鳏(鳏鱼、鱤鱼);又《玉篇》大鱼;《陆德明.音义》崔撰云:鲲当为鲸;又《集韵》胡昆切,音浑,义同。
鹏,据《说文》、《字林》等典籍,即“凤”的古字。《说文》曰:“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朋为朋党字。”可见“鹏”左边的“朋”来自它群鸟之王的地位。就字源而论,可以推测大鹏和凤凰源自先民的同一种鸟图腾,逐渐分化,带上不同的特征。
点评:本博主认为:鹏即凤,鲲即凰,“鲲鹏、凤凰”实为同音,其源同一。
二、凤凰_ 百度百科
1、凤凰(拉丁学名Phoenix Red)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与龙同为汉族民族图腾。凤凰与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总称为凤凰,常用来象征祥瑞。亦称为丹鸟、火鸟、鶤(kun,大鸡)鸡、威凤等。类似的传说亦见于其他东亚国家的历史中。而被视为吉祥之鸟的凤凰亦常见于世界各地的地名之中。此外,美国凤凰城与中国宝鸡市均把凤凰作为城市形象标识。
概述: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凤凰性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其种类繁多,因种类的不同其象征也不同。传说中共有五类,分别是赤色的朱雀、青色的青鸾、黄色的鹓鶵(yuān chú)、白色的鸿鹄和紫色的鸑鷟(yuè zhuó)。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凤为雄,凰为雌。
据古人记载,凤凰有许多不同的品类。诸说不一,其中不少属于秦汉后人的增饰附会之谈。中国凤凰的种类有很多,其中除了“凤、凰、鸾”三种以外,人们耳熟能详的还有玄鸟、朱雀、金乌,比较有名的还有鸑鷟、鹓鶵、鵔鸃、鹔鹴、翳鸟、鹖、鹑、鹄、焉、鶠、鵾鸡等别称或种类,还有说法将大鹏、帝江(帝鸿)、重明鸟也归到凤凰之类。各种名称或种类之间关系密切,说法众多。不过一般使用凤凰这一称谓时,仅指凤和凰,其它归为凤凰之类的鸟不能用凤凰这一称呼,而应当用其本名。
起源: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74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件白色陶罐,其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包括兽面、太阳)图案,一只朝向正面,一只侧面回首。据考古专家鉴定,这件陶器上的神鸟图案即凤凰,要比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凤凰图案至少要早400年,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凤凰图案。
今日所见关于凤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在《尚书.益稷》篇中。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一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
《史记.五帝本纪》:“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在早期金文《中鼎》铭辞中有 “……归生凤于王。”
《韩诗外传》中还记录了关于凤凰的这样一个传说:“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纡,宇内和平,未见凤皇。唯思其象,夙昧晨兴,乃招天老而问之曰:‘凤象如何?’天老对曰:‘夫凤,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唯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
与《韩诗外传》记载相近的,亦有相传。轩辕黄帝统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个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黄帝打算制定一个统一的图腾。在原来各大小部落使用过的图腾基础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图腾——龙。那么凤凰又是怎么来的呢?龙的图腾组成后,还剩下一些部落图腾没有用上,这又如何是好呢?黄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女人,嫘祖受到黄帝制定的新图腾的启示后,她把剩余下来各部落的图腾,经过精心挑选,也仿照黄帝制定龙的图腾的方法:孔雀头,天鹅身,金鸡翅,金山鸡羽毛,金色雀颜色……组成了一对漂亮华丽的大鸟。造字的仓颉替这两只大鸟取名叫 “凤”和“凰”。凤,代表雄,凰,代表雌,连起来就叫“凤凰”。这就是“凤凰”的来历。
原型:“凤”和“凰”在神话中原指两种不同的神鸟,凤是风鸟,凰则是光鸟,后世人通常将凤和凰解释为雌雄不同的同一种鸟。凤和凰不是任何现实中存在的鸟类的别称或化身,是因为有了“凤凰”这个概念以后,人们才试图从现实中找到一些鸟的形象,去附和、实体化这种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凤凰。即太阳鸟。
《说文》上讲:“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
从古书上的观点来看:1.凤是“神鸟”,跟现实里的鸟类并不存在任何关系,比附成任何现实中的鸟类都是不正确;2.仅仅说“凤”,而并没有提到“凰”;3.凤是东方之鸟。4.凤的所在地为“风穴”。实际上,在甲骨文里,“凤、风”二字同音、同义、同字、通用。《禽经》:“凤禽,鸢类。越人谓之风伯。飞翔,则天大风。”郭沫若《卜辞通纂》卷二:“古人盖以凤为风神。”
“凰”本字记作“皇”。古代文字中,皇、光相通。《初学记》卷三十引纬书《孔演图》:“皇,火精。”《鹖冠子.度万》第八:“凰者,纯火之禽,阳之精也。”能看得出,所谓“凤凰”之凤意指风神,凤凰之凰意指火神,凤凰两个词联合意指风火相助;古语又说,有凤来仪,却不说有凰来仪,又说风度翩翩,不说火度翩翩。
太阳每天运行不止,尤其是日出时分,有成千上万的鸟类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纷纷腾飞捕食和鸣唱等。这也是凤凰为什么被当作“群鸟之王”的缘故,也证明了凤凰为什么是《左传.昭十七年》里的“历正之官”,因为历法的天文参照物正是太阳。
还有,凤凰历来也被看作一种音乐鸟,其原因也正在于,凤是风鸟。风是天然音乐的创造者。《吕览.古乐篇》:“唯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乐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吕氏春秋.古乐篇》又说:“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这些说法,正因为凤凰不仅是太阳鸟,也是风鸟,风神。
象征: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字甲骨文和风字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凤从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的类似造型。凤也代表阴,尽管凤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将其看作阴性。“凤、凰”常见于女性的名字当中。宋朝就常使用龙凤旗,还使用龙凤作为吉祥标记,使用在物品上,比如龙凤团茶。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她是虚构的),有“百鸟朝凤”之说。按阴阳五行之说,凤色赤,五行属火,是南方七宿朱雀之象。另也为中国民间指的四灵之一(《礼运》,龙、凤凰、麒麟、玄武)。香港中文大学以凤作为校徽。
而凤凰亦有“爱情、夫妻”的意思;语本诗经大雅卷阿:‘凤皇于飞,翙翙其羽。’李白《早夏于将军叔宅与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重傅侯玉润之德,妻以其子,凤凰于飞,潘杨之好,斯为睦矣”。凤则同风相通,可理解为“风神”。“凰”,古音与“光”相通,有研究者认为是一种与光有关的鸟,即太阳鸟。郭沫若是第一个把凤凰与不死鸟联系了起来的,他的诗集《女神》中的凤凰其实是不死鸟,所以凤凰浴火重生是郭沫若自己联想的,并非是中国古神话的内容。
古人历来将凤凰视为一鸟,于是凤亦由风神转换为火神。《初学记》卷三十引纬书《孔演图》说:“凤,火精”。又《鹖冠子.度万第八》:“凤凰者,鹑火之禽,阳之精也。”典故有:凤求凰、梧桐栖凤、得凤之象、
百鸟朝凤、凤鸣岐山、凤凰涅槃、凤毛麟角、凤凰来仪、吹箫引凤,等等。
2、不死鸟:又译菲尼克斯(英文:Phoenix, 希腊文:Φοίνικας/phoinikas)是一种神话中的鸟类。从它的外观看来可归类为火鸟的一种。不死鸟可能由埃及神话中的贝努传到希腊的。每隔五百年左右,不死鸟便会采集各种有香味的树枝或草叶,并将之叠起来后引火自焚,最后留下来的灰烬中会出现重生的幼鸟。不死鸟传到了恶魔学中成为了所罗门七十二柱魔神的其中一名,称为菲尼克斯(Phenex/Fenix)。所罗门王72柱魔神中排第37位的魔神,位阶侯爵,统帅20个军团。其形如凤凰,声似顽童,也可变为人形。其天性善良温和,是一名诗人,他同样期待1200年后的第七王座的君王轮回。
不死鸟的记载源自亚述人,不过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神话,俄罗斯的火鸟(Firebird)、埃及的太阳鸟(Benu)、美洲的叶尔(Yel)和阿拉伯的安卡(Anka)、中国的凤凰、日本的Ho-oo等,所有这些鸟都有死而复生的特点(寿命分别为500年、540年、1000年、1461年、1700和12994年不一),而且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提到不死鸟的人是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诗人、《神谱》的作者赫西奥德,最早详细描述不死鸟的人是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说:“我并没有亲眼见过它,只是在绘画中见过,它的羽毛一部分是金黄色的,一部分是鲜红色的,外形像一只巨鹰”,而且还拥有美丽的歌喉。
3、太阳鸟:古埃及神话中的太阳鸟(Benu)与不死鸟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学者认为关于不死鸟的种种神话传说实际上是对埃及太阳鸟神话的改编,古埃及人将太阳鸟视为太阳神拉(Ra)的象征,埃及语中的“Benu”意思是“紫鹭”和“棕榈树”,在赫利奥波利斯的太阳神庙中有这种太阳鸟的标志。由于会死而复生,因此它们也常常被视为埃及之王、冥神奥西里斯的象征(见Ammut)。山东日照市也有与“后羿射日”相关的太阳鸟传说,并有一座“太阳鸟”雕塑。此外还有:极乐鸟、天堂鸟、女神鸟、风鸟和雾鸟等,被誉为“天国”里的神鸟,与乌鸦是远房的“亲戚”。据统计,全世界共有40余种天堂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就有30多种,是世界上著名的天堂鸟之乡。
4、安卡:传说中不死的神鸟。阿拉伯传说中的安卡(Anka)和其他不死鸟一样会在寿限将至时自焚并获得新生,它们的寿命约为1700年。安卡的体型巨大,足以载动一头大象,最初被认为是神的完美的创造物,但在后来的传说中却成为一种邪恶的生物,捕食所有的生命,有时甚至会掠走儿童,于是犹太教徒们大肆猎杀安卡,使这种巨鸟最终灭绝。罗马诗人奥维德对不死鸟的描述:“大部分怪物都是由其它生物衍生而来的,只有一种例外,它们可以再生,亚述人称之为不死鸟(Phoenix)。”
金翅大鹏雕又叫迦楼罗鸟(梵语suparn!a,或suparn!in),音译苏钵剌尼。意译羽毛美丽者。又译食吐悲苦声。系印度神话之鸟,被视同迦楼罗鸟(梵garud!a ,檗噜拏)。又作妙翅鸟、项瘿鸟。为印度教毗湿奴神所跨乘。于佛教中,为八部众之一,翅翮金色,两翼广三三六万里,住于须弥山下层。据长阿含经卷十九载,此鸟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四种,常取卵胎湿化之诸龙(印度大蛇)为食。其原型是被神化的蛇雕。
概述:迦楼罗鸟Garuda,又音译作迦留罗、迦楼陀、伽拉多、嘎茹达、揭路荼,华译为金翅鸟,也叫金翅大鹏雕、大鹏金翅鸟。在古典名著《西游记》里面介绍了金翅大鹏雕的来历。据如来佛祖所说,混沌初开,天地交合,万物皆生。飞禽以凤凰为长,凤凰得交合之气,生下孔雀和大鹏。孔雀曾经把如来吞下肚子,被如来剖开脊背,跨上灵山。此后想杀孔雀被诸佛劝解,封孔雀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
形象:一般来说,迦楼罗以人面鸟身、鸟面人身或全鸟身形像出现。1)人面鸟身形。其身肚脐以上如天王形,只有嘴如鹰喙,绿色,面呈忿怒形,露牙齿。肚脐以下是鹰的形象。头戴尖顶宝冠,双发披肩,身披璎珞天衣,手戴环钏,通身金色。身后两翅红色,向外展开,其尾下垂,散开。泰国国徽上的迦楼罗就是此形象。2)鸟面人身形。在中国中原地区的佛教寺庙中,迦楼罗常常以观世音化身之一的身份,出现在供奉观音的圆通宝殿中,全身白袍,人形,唯面部尖喙,仍是鹰形。3)全鸟形。在中国西南地区,迦楼罗往往以金鸡形象出现,立于塔顶。另外,印度尼西亚也以迦楼罗为国徽,也是全鸟形象。
起源:迦楼罗是古代世界性的巨鸟崇拜在印度地区的体现,如古埃及的长生鸟、起于两河流域而后流传于西方世界的狮鹫(半狮鹫、格里芬)、古希腊的菲尼克斯(凤凰、火鸟)、阿拉伯的Roc(大鹏、神雕、神鹰)、中国的大鹏、凤凰、印第安人的雷鸟等等。
由于印度当地多毒蛇,人们又赋予它捕食毒蛇的能力,作为崇拜的对象。其原型是被神化的蛇雕。释名中写道:“迦楼罗”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旧说部中说岳飞是“大鹏金翅鸟”(迦楼罗)投胎转世,它每天要吃一条龙及五百条小龙。到它命终时,诸龙吐毒,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
传说:
1、印度教:按照印度教的神话传说,迦楼罗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属次级神,据说其形象为半人半鸟,生有鹰首、利爪和喙,身躯和四肢则与人无异。传说迦楼罗乃太阳神苏利耶的御者阿卢那之弟。迦楼罗之母受其夫的另一个妻室和其子众蛇的奴役。众蛇要求迦楼罗为他们取来长生不老的甘露作为释放其母的条件。在东南亚,迦楼罗是忠心的象征
2、佛教:按照《妙法莲华经》等佛经的说法,迦楼罗是护持佛的天龙八部之一,有种种庄严宝像,金身,头生如意珠,鸣声悲苦,每天吞食一条龙王和五百条毒龙,随着体内毒气聚集,迦楼罗最后无法进食,上下翻飞七次后,飞往金刚轮山,毒气发作,全身自焚,只剩一个纯青琉璃心。天下有无数迦楼罗,由威德、大身、大满、如意四大迦楼罗王统领。同时,迦楼罗也是观世音化身之一
3、藏传佛教:在密宗的体系中,迦楼罗(藏语:khyung)是五方佛中北方羯摩不空成就佛的坐骑,人面鸟身,寓意法王摄引一切,无不归附者。
4、印度古代神话:相传昔日乌金莲花生大士来到藏地后降伏了大部分妖魔鬼怪,桑耶不变自成宫殿刚刚竣工时,莲师想观察是否还有未调伏的鬼神,结果发现除了蛇以外的所有鬼神都已调伏了,蛇的身体已被调伏正在帮助建造经堂,语言也已被调伏而依教奉行,然而蛇的心却未被调伏,仍在伺机制造各种违缘。
莲师在桑耶青普地方小住七日,以等持力击中它们的要害,以致恶蛇无法堪忍,化为十三个骑白马的白人去国王赤松德赞前呈禀:“大王,请您向莲师求求情,放松我们一点吧,需要的木料我们可以供奉。”当时正赶上建造数多经堂木料不足,于是国王赤松德赞立即亲自赶往莲师前,结果没有见到莲师,却看见一只红色的大鹏擒着两条大蛇,嘴叼着,爪抓着,那两条蛇发出刺耳的叫声。
国王顶礼后说:“请上师慈悲放松,有一个悉地。”莲师立即松开蛇,渐渐现出自己的本面,问:“是什么悉地呢?”“是木料的悉地。”“如果调伏了蛇的心,那么会获得比木料更大的悉地,遗憾的是,却没有成功,如此会导致未来流行各种各样的龙病。”为了恢复缘起、利益后代众生,应法王赤松德赞祈请,莲师造了许多大鹏鸟修法,随后伏藏在金刚磐岩、吉祥湖或坚固的宝箧中,并授记:“到时间、缘起具足由化身的伏藏大师开取而利益众生。”
5、白族:中国西南的白族将迦楼罗崇拜和本族的金鸡崇拜结合在一起,作为自己的图腾之一,并为镇水患之神。
影响:迦楼罗崇拜随着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人们把迦楼罗当作力量的象征加以崇拜。在金庸的《天龙八部》里,从象征意义上来说,迦楼罗显然是鸠摩智。鸠摩智宝象庄严;他与大理天龙寺为敌,整部书中都在跟“龙神”段誉过不去;最终走火入魔,其痛苦如同自焚。但鸠摩智是幸运的迦楼罗,他最终把体内的“毒气”(内力)还给了龙(段誉),也因此而悟道,成为岳飞一般的“大鹏金翅鸟”。
1、天:即指天神,又称提婆族。佛教中,天神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受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著名的大梵天(原为婆罗门教的创世神)、帝释天(众神的领袖,原为雷雨神兼战神)、多闻天、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共33重天。
2、龙:梵语称为那迦,是护卫佛法的有功之臣,专司兴云降雨。在佛经里,龙拥有大量的珠宝,是海里的富豪。印度神话和佛经中的龙与中国传说中的不同,印度的龙包括有神格的蟒蛇、毒蛇等等。古印度人很尊敬龙,认为水中生物以龙的力气为最大,下雨是龙从海中取水而洒下人间的。
3、夜叉: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门天王即率领夜叉八大将,护众生界。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一种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4、乾闼婆:是香神或乐神。原为婆罗门教崇拜的群神,据称是侍奉帝释天而司奏伎乐之神。乾闼婆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飞扬,凌空飘荡,极为优美。在印度神话中,乾闼婆是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身上发出香气的神,熟谙并揭示上天的奥秘和圣理,被视为太阳光焰的化身。相传,是服侍帝释天的乐神之一,他们为天神备制苏摩酒。(乾闼婆在神话中就是帝释天的乐师,而且与苏摩极有渊源,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就是他们了)。又名香音族,是天界中支配香料与音乐的艺术民族,深受其他各族的喜爱。乾闼婆在梵语中是变幻莫测的意思,因为香气和音乐都是飘渺隐约,难以捉摸的。
5、阿修罗: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佛教经籍称阿修罗为“非天”或“劣天”,意思是无端挑起战争,男极丑女极美,他与鬼蜮有相似之处,却不是鬼蜮;他与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却不是人。他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又极端丑恶的怪物。据佛教传说,阿修罗与帝释天是冤家对头,总是互相争斗不休。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天族有美食而无美女,所以互相嫉妒抢夺,最后阿修罗族战败被逐出天界,居于弥卢山洞窟中。后来众神在痛饮不死甘露的会议中,一个叫罗喉的阿修罗混了进去,因被月神与太阳神发现砍了脑袋,然而他喝的不死甘露没有下肚只到了喉咙处,所以只有头颅怀着怨气冲到天上,化成暗星罗喉星,不停地追着太阳月亮咬,而因为没有下身,吃掉不久就会掉出来,这就是日食月食的原因。至于剩下的身体,则化成了另一颗暗星计都星。
6、迦楼罗:在古印度神话中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其形象为半人半鸟,生有鹰首、利爪和喙,身躯和四肢则与人无异。佛经中称为金翅鸟、妙翅鸟、顶颍鸟、食吐悲苦声等,而受此影响的中国神话中也诞生了一种大鹏金翅鸟--传说岳飞就是金翅大鹏鸟转世的。迦楼罗居住在四大洲的大树上,浑身金光闪闪。平时靠捕食龙(印度神话中的大毒蛇)为食。据说迦楼罗饭量极大,每天要吃掉一条大龙王和五百条小龙。吃饱了就飞回树上睡觉,等他临终时,大龙小龙一起吐出毒焰,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不能再吃。饥肠辘辘的迦楼罗在天空上下翻飞七次之后,便落到金刚轮山顶上。这是他一生所吃的龙的毒素一起发作,迦楼罗也因此自焚而死,身体化为灰烬,只剩一颗心脏被火煅烧成为纯青琉璃色的宝珠,成为天神们喜爱的饰物。
7、紧那罗:也被称为歌神、歌乐神、音乐天。原为印度神话中的神仙,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中的歌神。据《罗摩衍那》所述,为人躯马首,或马躯人首,又说为人首鸟躯。据《华严经.探玄记.卷二》载,紧那罗外形像人,但头顶长一角,人见人疑,故也称为疑人、疑神。紧那罗拥有美妙的歌喉,还善于舞蹈,是帝释天的执法乐神。佛教画作中,紧那罗通常膝上安放横鼓或两个竖鼓,作击鼓演奏法乐之势。
8、摩呼罗迦:大蟒神,人身蛇头.善于演奏乐器,同时也力大无比。
凤凰系列之一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亦称“凤凰”,其雄性叫“凤”,雌性称“凰”,总称叫“凤”或“凤凰”。据《雨雅.释鸟》所记载,凤凰的形体为“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是一个集众多动物于一身的神鸟,象征吉祥和永生。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它与龙并驾齐驱,被人们世代敬仰、崇拜,从而创造出丰富灿烂的龙凤文化。据载,周文王时期,在陕西凤翔、岐山一带,就有“凤凰集于岐山,飞鸣过雍”,自此周朝遂兴的传说。
据汉代刘项《列仙传》载,春秋时,有一华山隐士叫萧史,善吹箫,能以箫作鸾凤声。偶遇秦穆公之女弄玉,恰好弄玉也十分喜爱吹箫,知音相遇,喜结伉俪,住在凤台,每日由箫史教弄玉吹凤鸣之声,终于引来凤凰一群,箫史和弄玉双双乘鸾跨凤,升天而去。从此萧史弄玉吹箫引凤的故事世代相传,成为夫妻美满婚姻的象征。
唐安史之乱之时,唐时皇李隆基被迫出逃蜀地,长安邻近诸郡告危。雍城因年久失修,城墙坍塌,守城太守心急如焚,动员全城百姓筑以新城进行防御,无奈新城筑起就塌,无法筑成。这一夜,天降瑞雪,皑皑一片。一只凤凰驾着祥云悄然落在雍城,在城西北角的三眼清泉边,引颈品饮清冽甘爽的清泉水,过后,踏雪绕城行走数里,一声长鸣,振翅而去。清晨,有人将此事禀报太守。太守忙率人前往察看,果然有凤足印迹绕城一周,太守大喜,认为这才是新城理想的选址,忙组织人力筑之。新筑之城果然一牢永固,不再倒塌。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肃宗继位,为纪念凤凰栖落之地,遂将雍城改名凤翔,沿用至今。
在中国人的思想形态里,“凤凰”自古以来就是传说中最重要的的吉祥神奇之物,据说凤凰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
●凤凰很早就出现在图腾之中,是殷民族的标志。《诗经》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殷始祖契的母亲简狄一次在河中沐浴,忽有玄鸟飞过,坠落一卵,被简狄吞食,因此怀孕生了契。契长大后协助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地,赐姓子氏,尊为玄王。从此有了商民族,殷人以后就把玄鸟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玄鸟的形象类似燕子,后来随氏族部落的不断发展和融合,玄鸟逐渐演变成了有鸡冠,鹤足和孔雀尾巴的凤凰了。
●今天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凤凰的形象,已是数千年来逐步演化的结晶.它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形成、融合、发展的历史,对塑造,陶冶民族性格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本身浓缩和寄寓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刚强坚韧的伟大精神。
●儒家始祖孔子南游楚国时,楚国的隐士接舆路见孔子,曾以“凤德”来比喻世风不古,留下了“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感叹;在楚国诗人屈原的诗作中,凤凰作为一种频繁使用的象征意象,用以指代贤能之人。“以凤比德、以凤比才”的思维方式亦体现了华夏民族对德行与才能的重视与培养。在楚国的出土文物中,无论是丝织品上刺绣的凤凰,还是漆木器上彩绘的凤凰,以及雕刻造型中的凤凰,其基本特征都是引颈长鸣,振翅冲天,体现出一种向上升腾的动感和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
●西方有凤凰涅磐的神话,中国也有火凤凰的传说,中西方的神话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以凤凰象征着生命、活力与激情。
凤凰系列之二
在世界还是神的时代,天上有两只凤凰,他们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日子,他们是神鸟,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每天在神殿上愉快地歌唱。但宙斯凭借这他手中的雷电,打败了他神的叔叔和兄弟们,并在人间爱过了好多女子,生下了许多后代。他夫人赫拉认为这扰乱了天上,地下,和人间的秩序,发动了一场战争。凤凰由于孔武有力的翅膀,快速地飞翔,也被卷如了这场战争。但在同人类英雄赫拉克勒斯作战的过程中,赫拉受伤,其中一只凤凰也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射死。大战结束后,只剩下一只凤凰,孤独地生活,他再也不会唱快乐的歌,在神殿上彻夜哀鸣。直到宙斯的耳朵都出血了,这是宙斯才良心发现,决定赐于凤凰荣誉,权力和富贵。但凤凰不要这些,他只要他爱的人活过来,可惜这一点宙斯也无法办到。于是他说:
“你可以让你的爱人活过来,但你必须付出你的代价。
你从此必须老去,失去你美丽有力的翅膀,失去你洪亮的歌喉;
你的身体从此虚弱,你将忍受孤独,寂寞,病痛和恐惧,你将面对死亡;
而你必须保持一颗空灵的心,不能有一点怨恨,和哪怕一点的杂念;
最后,你还要到涅盘的烈火中,忍受最难忍受的焚烧,焚毁你的一切的一切,只剩下你的心。
假如你的心里是空灵的,你的爱人就能活来,而你将从此死去。”
凤凰接受了这个条件,从此孤独地衰老,病痛,最后投入了熊熊烈火。复活的是他的爱人,她同样接受了这个条件,于是世上就有了永生的火凤凰。但火凤凰永远生活在寂寞和痛苦中,因为相爱的人永远不能在一起,这是怎样的悲哀!故事讲完了,这就是火凤凰的来历,涅盘是太阳神阿波罗点燃太阳的地方,所以凤凰永远向太阳飞去
龙、凤凰、麒麟、龟,被称为四灵,除了龟以外,其它三种谁也没有见过。然而,从古至今,凤凰那美好吉祥的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民间大众的心目中,世世代代被人们赞美着,歌颂着。
因自然界中无凤凰这种鸟,我们只能从古代的有关典籍中领略凤凰的形象美姿,如《尔雅》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山海经·图赞》上说凤凰有五种像字纹路:“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说: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风(丹)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书中引黄帝的臣子天老的话说:“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颧颡鸳思(腮),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对于集众动物大成之美的凤凰,有关学者认为,凤凰是古代先民的一种鸟图腾崇拜。从对凤凰的形象来看,是融合了古时各个不同氏族所崇拜自然物的特征,结果出现了“凤凰” 这一美的图腾。
凤凰的原形,有学者说是孔雀、有的认为是锦鸡或雉,有的提出应是家鸡,有的说是鹤等。古代学者认为鹏与凤同是一种鸟,《楚辞》宋玉《对问》:“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乎窕冥之中。”《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在神话传说中,凤凰又叫玄鸟。屈原在《天问》中云:“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胎,女何喜?”《礼记》郑玄注:“玄鸟,燕也。”据闻一多等学者考证,燕是凤凰原形之一。《尔雅·释鸟》:“郾,凤也,其雌黄。”“凤,一名郾。”古时,郾与燕是同音字。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历法在农时中占主导地位,古时便以“凤鸟氏”作为管理历法的第一官职。,黄帝的儿子少皋,是剡国君主剡子的祖先。鲁昭公十七年,他到鲁国访时,鲁昭公问他:“少皋氏为何叫做鸟官名呢?”剡子回答:“少皋是我的祖先,他登位时有凤凰飞来祝贺,为了纪念鸟,便以各种鸟命名各种不同的官职,凤鸟氏,是管理历法的官。”
远古时,凤的地位高于龙,出土的文物中,如楚国时期的一些壁画、帛画中,凤占主导地位,展翅飞翔的凤敢于追喙龙。渐渐地两者的位置出现了变化,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龙成了历代帝王的“图腾”,其他任何人是不能用的。而凤则降为附属的位置,用于皇后嫔妃等。到了清代慈禧太后时,她为了突出自己,便一改龙凤的位置。清东陵的慈禧太后墓宫中的壁画,都是凤在上,龙在下。与其它的龙凤图截然不同。深受人们青睐的凤凰走进民间,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到处都有凤的身影,如穿戴有凤冠、凤鞋、凤钗;吃有凤翅、凤爪;住有凤楼;节日或婚娶喜庆时,剪个凤凰贴在室内,满堂生辉;出行有凤辇、凤扇;吹奏有凤笙、凤箫等;还有龙飞凤舞、龙凤呈祥、凤毛麟角等成语;给女孩子起名,如凤翔、凤丽、凤云、凤君、文凤、金凤、银凤、丹凤等。特别是凤的精神鼓舞着女性的崛起,生活在穷山僻壤的众多女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敢于拚搏奋斗,与时俱进,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人们便赞美她们是“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煌煌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无处不有凤文化的踪影,它与龙文化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激励着华夏儿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创造着美好的明天。
传说中的凤凰
凤凰,是东方神话传说中的“神鸟、长生鸟”,也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有关它的神话传说,最早流传东方,因此有“东方神鸟”之称。
古埃及传说认为,凤凰和鹰一般大小,全身长有金色的羽毛,闪光的翅膀、斑斓的外表、鸣声悦耳,能给人降福添寿;同时认为世界上只有一只凤凰,他可以存活整整五百年。在临死之时,凤凰就采集芳香植物的树枝和香草,筑造一个巢,然后点火自焚,在熊熊火焰中,一只幼凤凰诞生了──新生的幼凤凰就将老凤凰的骨灰装进没药蛋中,在蛋上涂上防腐的香料油,带着它飞到太阳神赫利帕里斯那里,由太阳神将它放在太阳庙的神坛上。这在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神话。
凤为传说中的瑞鸟,《山海经》云:“其全羽毛皆成文字,古文曰德、翼文曰礼、背文曰义、膺文曰信。”其形据《尔雅、释鸟》郭仆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格物总论》载:“凤,神鸟也,五色备举。出东方君子之国。见则天下安宁,飞则禽鸟随之,故曰羽虫三百六十而凤为之长。”宋人欧阳修有〈咏凤〉诗:“南山有鸣凤,其音和且清,鸣于有道国,出则天下平。”
传说凤凰不啄活虫、不折生草、不群居、不去污秽处、无罗网之难;非梧桐不居、非竹不食、非灵泉不饮,飞则百鸟从之。《山海经》云:“凤凰生于南极之丹穴”,丹穴是丹山为朝阳之谷,凤凰生于丹山,故名丹凤,因此为丹凤朝阳,喻为高而志远,后人比喻高才逢良时。
四灵之一的朱雀,汉代人又称为朱鸟,朱雀与朱鸟就是凤凰。所以凤凰是南方赤色的代表,它的别名还有玄鸟、鸾鸟等。古人视凤凰为鸟中之王,是一种神鸟、瑞鸟。其雄称凤,其雌称凰。见到牠大吉大利,天下安宁,子孙盛昌。古来有关凤凰的传说故事很多,传统年画、民间工艺美术中,以凤凰为题材的图案运用也较普遍。如九凤朝阳—喻有稀世大瑞之降临。龙凤呈祥、彩凤祥云、凤凰于飞、凤叨牡丹…等。这都反映人们对光明、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精灵在唱歌,伟大的力量掌管着万物的所有生命,灵魂甚至骨骸。
不死鸟古有神鸟名“菲尼克司”(Phoenix), 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不死鸟很美,很美!古人曾经说过,不死鸟展翅高飞的时候,就犹如那矫捷无比的凤凰一样般的华丽;于是,世人便将不死的火焰鸟称为凤凰神。凤凰神,永远的不死鸟—多少人渴望得到的不死,又有多少人敬慕和仰望的不死!
涅盘是什麽?涅盘是梵语,正音为波利昵缚喃,旧云涅盘,今顺古亦云涅盘。又名泥洹,或云涅盘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