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需要反思企业的成长道路


巨人、南德、三株、铁本、托普、德隆、柯达、摩托罗拉、诺基亚……一个个庞然大物轰然倒塌,联想、海尔、长虹、索尼、沃尔玛……都在排队等候档期
一个政府官员“进去”,一连串的企业家跟着“进去”;一个企业家“倒下”,一连串的政府官员跟着“倒下”。
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政策,有时看上去变幻莫测。政策的不稳定性,让很多企业家经常茫然不知所措。
行贿、非法集资、集资诈骗、银行骗贷、暴力犯罪、挪用资金、贪污受贿……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家习惯性地蔑视法律?我们企业家的法律底线到底在哪里?
高达90%的企业家“身体劳累”或“习惯性纠结”,有的甚至精神崩溃或者自杀身亡,留给我们沉重的警示:最后的禁忌,不是性,不是酗酒,不是毒品,而是职业压力。
“企业没了,我怎么办?”、“我没了,企业怎么办?”,这两个问题,是无数企业家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恐惧,让他们因此夜不能寐。
有的企业家走得过快,走得过远,却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
当企业让自己成为一个社会英雄的时候,企业就会让自己魂牵梦萦、欲罢不能;当企业遭遇败局的时候,视企业为生命的企业家又会怎样呢?
“富二代”后天不足,而职业经理人先天不足,家族企业的传承面临巨大的灾难。
身处波涛汹涌的商业大潮中,经过商海跌宕起伏的企业家一直面临沉重的压力。对有的企业家来说,宗教给了他们相当大的慰藉,带给他们心理、精神和价值观的诉求。
历经艰辛终于功成名就,很多企业家却经常被“原罪”惊醒。他们,为成功到底付出了什么?
在马云、史玉柱、王石、宗庆后……这些成功企业家的身上,其实都流淌着道德的“原罪”。而这些“原罪”,带给企业家和其他群体的负面效应,远远要大于他们的成功带给大家的积极意义,但遗憾的是,大家似乎忽略了这一点,只是因为,他们成功了。
很多野蛮生长的企业家,没有能够肩负企业使命和社会责任。他们并不知道,一个企业家存在的价值。
成功了就赢者通吃,失败了则狗屁不是。这种悲哀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传统”,窒息了我们企业家的冒险精神。而不敢冒险,恰恰是最大的风险。
任何一次“大跃进”或者盲目多元化,都不符合一家企业正常成长的逻辑,在现金流、团队及制度方面也都无法保证常规的运作,结果,导致了一个又一个战略大败局。
很多企业家本来可以做一个幸福的小老板,但最后,却倒在了向大老板冲刺的道路上。他们,不知道“我是谁”。
在浮躁以及价值观扭曲的当代社会,很多人在以陈安之为代表的成功学大师蛊惑下,不断追求所谓事业上的成功。然而,成功既不可以复制,又不可以速成。
德隆系大老板唐万新说:“但凡我们用生命去赌的,一定是最精彩的。”足见唐万新有多大的气魄,有多狂的赌性。唐万新和他的德隆系,掌控的资产一度超过1 200亿。多家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实体企业,被他玩于鼓掌之中。最后,德隆系坍塌,唐万新进了监狱。
崇拜“狼文化”的企业家,却并不知道,百兽之王,老虎和狮子轮流坐庄,什么时候有狼的机会?
冷酷打击,坚决消灭”、“窝里斗”、“射暗箭”、“使绊子”,这几乎是中国企业对待对手的共同作风。这种“对手观”,正是中国市场无法步入健康期的重大障碍。
资本市场已经沦陷成一个滋生腐败和罪恶的场所,无限地放大了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在很多人跌倒之后,还是有很多人不断地跟进,前赴后继,蔚为壮观。一夜暴富的传奇,成了企业家在资本市场上的致命毒药。
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史,一而再、再而三地地证明着这样的一个原理:对一家企业来说,在度过了市场开拓阶段之后,阻碍其成长的最大威胁,便是缺乏有效的财务保障体系。
民间集资、联保贷款、疯狂上市,这三种极端的融资方式,导致一幕又一幕悲剧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跑路、自杀、入狱,成了很多企业家最后的归宿,犹如血色残阳。
在记者招待会上,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公布同意微软收购的时候,最后说了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说完,连同他在内的几十名诺基亚高管,不禁潸然泪下。
合伙人分崩离析,到底是因为利益分配问题还是价值观问题?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寂然自问:合伙人,到底能抵挡住多大的诱惑?
我们有的企业家能够在失败的时候不断坚持,然而,面对骤然而至的成功,他们却丧失了自我。真所谓“暴得大名则不祥”!
……
企业家需要反思企业的成长道路以及重塑企业家精神。
(龙吟山论道,颜伦琴,201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