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普遍性降费重在落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普遍性降费,进一步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负添力(1115日 新华网)。

这是继大力度下放审批权和结构性减税后,中央政府出台的惠及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举措。大力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降低大众创业成本,加快万众创新步伐,必须在结构性减税的基础上大力度、全面性、普遍性降费。

 

2013年,全国非税收入高达18646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52239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1250亿元)。这里面不包括各种罚没款以及乱收费乱罚款。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曾经说过,全国一年仅公路罚款就达3000亿元,很大一部分是不合理收费,有的车辆的公路罚款和其他开支之比可以达到1:1。小企业的营业税是3%5%,而小微文化企业缴纳文化基金一项收费就是3%,至于像房地产这样的行业,收费项目更是多达数十项。国家一直在整顿乱收费,但乱收费现象并未根本改观。保守估计,政府行政性收费项目和各类基金收费、各种罚没款项以及银行等金融部门附加在贷款上的五花八门收费或者变相收费项目等加在一起,每年在几万亿元以上。仅广义的收费项目占税收总量的比例保守估计不下30%

 

各种收费是压在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初始创业创新者身上的一座大山。如此之高的收费创业、经营成本,产生了一种挤出效应,泯灭了大众创业创新热情,扼杀了实体经济从事实业的积极性,将创业者甚至企业家挤出了实体经济、创业创新市场。同时,各种收费包括政府行政性收费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很容易导致以收费权谋私的腐败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纳税人,在缴纳各种税款后,政府理应提供各种免费的公共服务。换句话说,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日常工作,尽管要付出成本,但可以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即源于公民的税收。诸如此次对小微企业免征组织机构代码证书费等4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或暂停征收企业、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等12项收费,房屋所有权登记费等7项收费等收费项目,企业原本就不需要支付类似名目繁多的费用。否则,就是对公民和企业再次“征税“。中央决定实施普遍性降费,非常迫切和及时。

 

实施普遍性降费关键和重点在于落实落实再落实。这次国务院提出取消和减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政策性都非常之强。笔者大概梳理出9大项取缔和减免的收费项目。取消这些收费项目,直接动了一些收费权部门的奶酪,特别是一些部门的编外人员就是依靠收费供养的。一些权力部门包括吃喝等在内的灰色消费和福利支出都是依靠收费来源的。这是取缔和减免这些收费项目难以落实的难点和阻力所在。

 

触动部门利益的普遍性降费改革不下壮士断腕之决心是落实不下去的。要有强有力的监督检查部门督导落实情况,对顶风违纪、落实不力的一定要追究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其次,一定要防止收费项目边减少边增加。这边取消了收费项目,那边穿个马甲又出现了新的收费项目。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收费权都应该收归中央政府以及人大审议决定。再次,取消收费项目后要给出路,疏堵并举。中央财政要加强监督,确保各级财政经费到位,防止以经费不足为由再出现乱收费。

 

实施普遍性降费仅仅是开端,还有较大降费空间。仅就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而言,2013年全国非税收入为18646亿元,其中,中央非税收入3540亿元,主要是部分企业一次性上缴利润增加;地方非税收入15106亿元。剔除中央和地方国企利润上缴部分,中央和地方各种收费总额估计在13000亿元。2013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52239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4232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本级)48007亿元,主要是土地出让合同成交价款增加较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1250亿元。剔除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全国各类政府性基金收入10989亿元。也就是说,2013年政府行政性收费和基金总额在23989亿元。本次国家普遍性降税每年将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400多亿元。仅占2013年政府行政性收费和基金总额23989亿元的1.67%。实施普遍性降费的空间还很大很大啊。

 

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全国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还是地方版本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绝大部分不合法。20061116日的《人民日报》也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全国有7000多个“红头文件”被作为行政收费的依据,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不过30多件。所有领域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只要不具备法律依据,与现行法律相悖,都应无条件扫地出门。这种“片甲不留”,并不囿于减轻企业负担的需要,更是基于依法治国的需要。

 

在实施普遍性降费的同时,降税力度应继续加力。笔者建议,从结构性降税转向全面性降税。应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货币信贷工具已经没有多少空间。继续放水货币信贷极有可能跌入到经济中最可怕的陷阱—流动性陷阱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有效的宏观政策工具就是财政政策,特别是大幅度减税降费。这已经是救助中国经济唯一可行有效的宏观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