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据新华社消息,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排名前两位的制造商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将于近期合并。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是由2000年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下简称:中车公司)分拆而来。14年后为何又合并在一起?分分合合为哪般?南北车合并利在哪里?弊又在何处?这必须从分分合合的原因目的说起。
2000年中车公司分拆为南北两家公司,主要原因是中车公司与原铁道部脱钩后存在着造成垄断企业的风险。垄断是市场经济之大敌。垄断的危害性不仅在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从而垄断市场、垄断价格,侵害消费者以及下游企业的利益,谋取垄断利润。更重要的是垄断阻碍行业技术进步。道理很简单,既然能够利用垄断地位谋取暴利,就失去了技术创新的动力,就没有了对技术进步进行投入的主动性。这不仅阻碍本行业的发展,而且最终制约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对技术要求高、投入大的高铁和轨道装备企业最容易形成垄断。如果不对中车公司进行分拆,那么,必将很快形成在高铁和轨道装备行业一企独大的垄断局面。结果是国内高铁和地铁等轨道装备价格居高甚至出现天价,最终由消费者买单。同时,将会阻碍高铁和地铁等轨道装备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因此,2000年分拆中车公司非常必要。这么多年高铁和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正因为有南北两个制造公司的相互竞争,才使得投资建设者有了选择余地,有了谈判筹码,使得价格趋向于合理。南北车形成的竞争格局功不可没。
然而,在对外竞争上却带来了问题。为争夺订单,两家企业相互压价、甚至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在2013年阿根廷电动车组招标中,两家公司相互压价尤为惨烈,最后中标价甚至只有国际正常单价一半,鹬蚌相争,两败俱伤,渔翁得利。可以说,这是南北车合并呼声越来越高的主要原因。站在中国国有企业角度看,南北车合并在对外上有利于形成合力、握紧拳头、一致对外,防止恶性竞争。从这个意义上确有合并的必要性。
不过,笔者认为,只是因为对外竞争上存在恶性竞争就就将两个独立上市公司合并,理由似乎不够充足。如果完全站在一个国际化大公司、大企业的角度看,这种企业之间的竞争似乎是太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同时,合并以后如何防止垄断风险呢?必须清楚的是,合并有利于防止对外相互恶性竞争,而不利于对内防止垄断风险;分开有利于防止对内的垄断行为,而又不利于防止对外的恶性竞争。对外牵扯的是国家利益,对内牵扯的是百姓利益。分与合,如何恰当处理好二者利益,如何恰当处理好对外握紧拳头和对内防止垄断的矛盾,需要拿出智慧。
由此使得笔者联想到了中国钢铁企业也存在类似情况。由于中国钢铁企业,大部分是国有大型企业,在进口铁矿石上各自为政、相互抬价竞争,使得巴西和澳大利亚等铁矿石供应商从中大获其利。同样存在鹬蚌相争,两败俱伤,渔翁得利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兼顾内外利益,简单一个“合”字可能会严重伤及国内下游企业最终是消费者的利益。南车和北车的合并,主要是为了避免海外竞争。笔者认为,最佳方案是,国资委牵头,有南北车两家公司出资出人,成立一个专司外海业务包括竞标的公司。将从国际上竞标来的业务,分配给南北两家企业生产制造。南北车各自下辖的轨道交通生产制造公司仍然是独立的公司法人,像现在一样,在中铁总发布招投标信息时候,处于相互竞标的竞争关系。这样,既防止了海外业务恶性竞争,又不用担心在国内发生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