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业监管箭在弦上


  P2P行业监管箭在弦上

  P2P其中P是英文peer的意思。主要是指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在收取一定费用的前提下向其他个人提供小额借贷的金融模式。客户对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将资金借出的客户,另一个是需要贷款的客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P2P小额借贷逐渐由单一的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下线上并行,随之产生的就是P2P网络借贷平台。这使更多人群享受到了P2P小额信贷服务。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这种借贷方式来缓解人们因为在不同年龄时收入不均匀而导致的消费力不平衡问题。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P2P借贷与网络借贷相结合的金融服务网站。P2P借贷是peer to peer lending的缩写。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网络借贷指的是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这也是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网贷平台数量近两年在国内迅速增长,已达到2000余家,比较活跃的有几百家。

  现在的P2P平台,按照资金用途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平台主要做资金对接工作,线下对借款人进行资质审核,线上和投资人进行信息披露,如小猪罐子等。这种平台在借贷关系形成的过程中本质上充当了信息撮合的角色,引入资金第三方托管之后便能杜绝资金流进平台账户,是最为安全的一种模式。

  第二类平台则是企业主为了自身融资需求而开设的P2P平台,从网上融到的资金主要用于给自己的企业或者关联企业输血。而这些企业通常是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贷款的企业,或者因经营不善但又亟需资金的企业。当投资者的资金能让企业扭亏为盈的时候,或许还能保证P2P正常运转,但一旦这些资金不足以改变企业走向之时,P2P平台便难以为继,投资者也将血本无归。

  综合相关报道评论,近两年以来,P2P行业大跨度发展、市场繁荣构成当下互联网金融潮流热涌的局面,越来越多机构、上市公司及机构陆续介入P2P市场,资本疯狂追逐P2P市场,今年年初,人人贷公司披露1.3亿美元巨额A轮融资,开启资本进场P2P领域的盛宴;6月开始,包括券商、银行、PE/VC等在内的各路投资人注资P2P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收购价格动辄上升至千万至亿元级别;联想巨资入股翼龙贷的事件也在坊间掀起巨大波澜,市场预测其融资规模有望刷新行业历史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资本的疯狂追逐令P2P平台估值直线飙升,在P2P平台巨额融资也暴露出因行业过热引致的“泡沫化”问题,其背后隐匿着机构营销炒作、估值随机性、对赌协议引入等一系列行业潜规则。当前大部分P2P的各类盈利模式、担保方式、风控手段都发生异化,令其日渐远离信息中介的本质,加上缺乏监管的环境,令P2P市场出现骗子横行、非法集资风险积聚、平台频频倒闭等一系列问题,“99%的P2P金融平台可能即将死亡”。

  报道进一步分析,对于借款人而言,P2P融资的借贷成本也高于银行贷款利率,P2P借贷并非益于草根的普惠金融。网贷之家统计数据显示的当前的平均利率为18.18%,还不包括大量的担保费、服务费、保证金、提现费等。据融360最新报告,业内瞩目的P2P小微贷款行业有九成的信贷产品月综合利率超过2%。分析人士认为,部分平台令借款人支付超过经营利润的高额利息的同时,无疑也增加了平台风险控制和操作的成本,潜在的积聚了借款企业违约风险。

  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今约有60家P2P平台近20亿元的待收金额进入了危机状态。粗略测算,200家以上的问题平台应给这个行业带来60亿至100亿元的不良贷款及损失。结合当下所有平台约600亿元的贷款余额,参照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不良率2.4%测算,行业合计不良率最少不低于12%。依据当前投资人以服务佣金方式付出的运营费用、担保等中间成本,其最终利息回报约占2%。“根据线下调查情况,当前公布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实际数值可能要高于公布数值,这也意味着P2P投资人的回报率基本接近于零。”

  贺江兵提出P2P行业的十大风险:第一,法律风险。关于P2P没有专门的法律,甚至尚未有监管部门的统一规范。第二,监管风险。现在明确了银监会的监管责任,无论是监管原则还是监管标准都有望得以统一,而缺乏监管是之前P2P鱼龙混杂、问题频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第三,经济下行风险。第四,小微企业贷款本身的高风险。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的难题,而P2P的放款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这也注定了其信贷业务的高风险。第五,从业人员素质风险。包括P2P行业、担保公司、推介公司等,从事P2P行业平台的大多是互联网人士居多,归根结底,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有些金融人士对互联网又不熟悉,二者都懂的又对互联网金融不懂,对互联网金融懂的又不太懂法律。第六,技术风险。第七,挤兑风险。上述的技术故障都能导致出现挤兑风险,各种传闻,负面新闻等等亦能造成挤兑风险。第八,道德风险。据一位资深的业内从业人员讲,大部分跑路的P2P平台公司,其建立平台的出发点就是圈钱走人;而因为经营不善出现亏损、流动性枯竭而被迫跑路的占少数。第九,信用风险。在中国缺乏统一的权威而全面的征信系统,而央行建立的征信系统,目前P2P参与者尚未接入、联网。退一步讲,即便与央行的征信系统实现了联网,也不能获取足够、必要、完整的信用状况。第十,高息风险。P2P行业普遍存在高利率问题,一般在15%以上,甚至高达30%以上,这样的高利率不仅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甚至对整个行业会造成毁灭性的自我伤害。

  相关报道指出,11月5日,中国小额信贷联盟P2P行业委员会发布《小额信贷信息中介机构(P2P)行业自律公约(修订版)》,提出P2P须与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账户托管,并且及时披露逾期90天以上的同账龄逾期率。11月6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式宣布成立,并同时公布《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标准和运营守则》、《深圳P2P行业自律公约》《深圳众筹行业自律公约》等3份行业自律性文件。文件明确,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开展互联网金融各类业务时,不得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非法支付结算、非法证券等各类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始终遵循“小额便利、信息披露”原则,严禁欺诈,以及出现理财-资金池等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明确禁止的业务。深圳互联网协会指出将加快建立互联网金融网站备案制度,建立P2P网贷行业指数,同时引导P2P机构明确经营“底线”、政策“红线”,推动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客户资金存管(监管)、做实各类准备金账户,切实提升自身风险防控能力。

  中国银联11月12日向各成员单位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违规整改相关要求的通知》,要求准确报备绕银联转接交易迁移信息,并且明确要求截至12月24日,至少要完成迁移所有绕银联转接交易量的90%,同时在12月31日前完成所有迁移工作。意图规范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直连情况,要求将绕过银联的业务逐步迁移至银联平台。相比以往,此次银联整顿的决心更加坚决。有网友分析,银联开始叫停全国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直联业务,最后通牒时间定在今年年底前。这预示年底前所有第三方支付不通过银联将不能和银行进行任何关联业务,也预示着廉价手续费的非银联POS机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伴随第三方支付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巨大压缩的还有民营的P2P和保理公司,随着银行自身的P2P平台上线,以后银行的新型贷款和保理业务都将依托银行P2P平台在互联网上得到迅速发展,现有民企的市场份额将会被大规模压缩,没有金融技术高手的民企请迅速脱离上述市场。想干金融,没有技术支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请想转型的企业家请谨慎、谨慎、再谨慎……

  在北京,有报道称地方性监管即将出台,即产品登记制度。业内人士预计,这种监管办法有望在全国推广。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霍学文透漏,所有在北京市发行网贷理财产品的平台、机构,必须到北京市网贷协会登记。北京市网贷行业的监管将以产品登记、信息披露、资金托管三大原则为监管办法。北京的监管政策应该是P2P地方性监管的一次试行,估计上海、广州、深圳等P2P发展最为火热的地区也会相继推出地方性的监管细则。监管政策出台后将加快行业间的自律,一些伪P2P平台和行业毒瘤将被逐步清除。这对于规范发展的平台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未来P2P行业也需要监管措施的落实来建立一个良性生态圈,这样才能让P2P取得长足发展。在规范中发展,P2P行业监管箭在弦上。

  蔡律   2014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