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粗放地产到工厂化装配的房地产变迁


从粗放地产到工厂化装配的房地产变迁

粗放式房地产发财的逻辑走向死亡是无法申辩的,就此想再多的托词也会无济于事。可中国过去的住宅地产以及大多数较为原始的商业地产,大都是以这种粗放式的建筑模式与营运模式来运作,但现在这一切正在以一种无声无息的方式成为过去。

可能是中国地产业出现明显的调整,掩护或者说是掩盖了这变迁中的一切,可是,大型建筑企业早已得到了为实现这一转变而必须作出的基础性调整的明确信号和实施安排。那种并非早期钢结构的建筑形式,正在成为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崭新建筑方式,它们在建筑成本与建设效率上,在功能、性能与适用范围上,首次取得了革命性的阶跃式进步。多层以下不含特殊承重要求的建筑形态,首先取得了实用性的成功,大约不到500/平方米的建筑成本,使开发物业形态摆脱了传统的市场与成本束缚。

以远大为代表的钢结构工厂化工业生产体系,正在掀起另一场革命,建筑效率、建筑性能以及建筑样式及其成本都将获得长足的进步。以卓达为代表的环保新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也必将跟进和催生施工业的安装工程化,与建设成本的大幅向下调整下降。而这些虽然并没有引起市场的广泛注意,但却形成了值得市场和社会发展规划所必须予以关注的真实而有价值的重大变化。

如此,随着土建工程的极度萎缩,建筑工地包工头们邋遢的建筑管理方式必将寿终正寝,这种长期又极不讲究的人格与文化层面,占据着中国经济音乐盛典的头一排的景象将被迫取消。于是,更多的知识人格,会开始不再顾忌土豪劣绅们的狭隘意愿,粗放式房地产发财的逻辑终于走向死亡,而这一点又是无需再费劲去予以详述的了。对此,想再多的托词也会无济于事,建筑业底层变革,导致了开发业顶层的变形已是势所必然。

更为重要的是,建筑方式与建筑形态的这一场革命性变革,已经悄然改变了开发业态与政府土地供应方式的基础,可大多数开发商与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由于建筑成本大幅度下降已经成为必然,而政府出让土地已经被剥夺了必然出让的稀缺特权。经营期达到五年以上的出租或PPP投资模式,都有可能成为极具可行性的投资方案的腹稿;而经营期达到10年以上的土地投资模式,则更是获得了大幅度盈利的源泉。于此,人们为什么不会寻求和逐步创建这种崭新的投资模式呢?为什么还要拘泥与以往的招拍挂出让模式、巨额土地款先期投入和资产增值型的投资模式呢?由此,巨大的资金流、有效的投资资产都将获得极大的解放。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由此导致的社会新增投资资金,被几乎全都用在了建立生产的物业、产能和设施设备上,除了剥夺了地方政府惯性出让土地的懒惰的财政习惯之外,这是对全社会生产力的一次意义重大的解放,其意义决不可低估。

由此,建筑业终于可以自顾自的喊出自己特有的技术化路线的声音,以安装工程作为自己的主业,正像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在做的那样。这个行业以后的发暴财的机会将会消失,并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无效的廉价劳动力去对社会经济总体上的转型,继续提供低廉劳动力成本,但是,精细化与专业化乃至于规模化的工业化管理和工厂化技术路线,将成为新时代的潮流。

由此,盛产豆腐渣工程的当代,所做工程皆为幌子,专心致志的偷工减料,以便私下没命数钱的勾当才是天下第一硬道理的时代,都将成为过去。一个深具历史变革意义的安装工程奇观,正在成为我们时代的一大福音,它省材、远高于土建工程的建筑性能、环保和建设效率都将迎来划时代的节点。中国,这个热衷于搞建设的国度,必将由此而获得长足的进步并带来巨大的福利。

 

老夏

201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