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子-历史价格与比率之二


自货币出现以来一直到1971年,黄金和白银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要计算黄金价格,你应该用白银来估量,如果要是考虑白银的价格,你应该用黄金来估量。
  毫无疑问的是,地壳中白银的含量要比黄金多得多,但是,相比较黄金而言,白银的化学性质要活泼得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天然的黄金有很多(如砂金),但天然的白银却极少,银的开采,还是需要点技术的。
  古埃及人曾经将黄金与白银的价值比率规定在10,而最早铸造金属货币的吕底亚人也将黄金白银的兑换比率设定为10,隶属于古希腊文明的马其顿王国,其黄金白银的兑换比率也是10。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再到欧洲中世纪期间,随着白银产量的增加,黄金白银的比率从10提高到了12~15左右.
  历史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核心——中原地区银矿稀少,古代中国有自己的特色,其金银比率一直维持在5~7这样的一个低位,这一比率一直持续到明朝早期。
  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后,随着拉丁美洲多个大型银矿的发现,国际上金银比率进一步升高到了15左右。
  从地理大发现时期开始,欧洲人就带着他们从美洲开采出来的白银,大老远的跑到中国来,除了买中国的丝绸、瓷器之类的货物之外,就是购买中国的黄金,直接抬高了中国的黄金价格,到了明朝末年,中国国内的黄金白银比率也达到了10。.
  工业革命之后,当白银、黄金的开采技术同步进展的时候,金银比率变动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从17世纪一直到19世纪,黄金白银的比率基本维持在15~16之间。
  金本位制度的普遍确立,对白银价格形成了最严重的打击——因为大家都把黄金当做最主要的国家储备,而把白银看做普通商品,各国政府不再把储备白银作为主要目标,反而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倾销白银,这导致白银价格相对于黄金开始急剧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