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停止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意味着美国刺激经济的政策暂时告一段落。那么,国内的《人民日报》是如何解读的?笔者今天抽空看了该报10月31日国际版的经济透视文章戴维.斯托克顿的《美国经济温和复苏》和新闻报道许多国际经济机构大腕、全球著名经济学家观点的《量宽谢幕,外溢效应牵动市场神经》两文,发现解读美国退出QE太肤浅,依据如下。
戴维.斯托克顿是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联储研究与统计局前局长,戴维是站在美国的立场来评估QE对美国经济的刺激效果,戴维说:“当前,美国经济正在经历稳步、温和的复苏:住房市场继续回暖,家庭财务状况得到改善,劳动力市场缓慢修复,财政拖累逐渐消失,企业投资有所回升……多方面因素促使美国经济复苏,但就现状而言仍谈不上繁荣。”
笔者认为这种评估美国经济基本上是正确的,当戴维接着说“如果经济继续以目前接近3%的增长率扩张,并且物价指数回升至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那么,首次加息可能在明年的中期到来。”,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显然不是站在美联储的角度来思考,因为美联储已经通过量化宽松购买3万亿美元以上资产,现在美联储购买的总资产达到4.5万亿美元了。这么多的资产占用美联储大量资金,而美联储赤字又很大,况且财政部又需要资金使用。笔者认为,美联储主席耶伦肯定私下与奥巴马、财政部达成一致的意见,加息并不能让美国赤字降低,奥巴马政府用不到新增资金用于开支,唯一的办法就是逐步出售手中资产。笔者认为,房屋抵押资产涉及到美国消费,不宜大量抛出,而美国国债主要是中国、日本、挪威等国购买,如果通过抛出大量美国国债,那么这些国家央行不敢出售美国国债,那么,美联储就可以逐步放出美国国债。
当美国逐步出售美国国债时,美国资金就会逃离美国国债,进入美国股市。如此,美国股市有可能从目前的17000点附近上升到2万点附近。如此,并没有损失房地产市场,即使对于中国、挪威等国的抗议,也是无效的,因为美国国债并没有强迫要求中国买,买者自负,中国反而被呛。当美国出售国债后,随着美股上升,全球资金会流向美国股市,那么美元就会走强。如此,让人民币国际化受到阻力,美国由于美元走强,购买力上升,有利于美国同等生活质量享受、减少开支而导致积累增加,有利于还债。过去说美国通过大幅贬值赖账的观点落空,相反却是通过美元升值减少开支而导致有利于还债的。
而《人民日报》新闻报道文章也是引用加息猜测专家的观点,这种加息接替美联储下一轮政策重点的看法大量存在。笔者认为,新闻报道也好,刊登名家文章也好,应该挖掘观点的深度、力度、广度、与众不同的地方。实际上,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来看不同见解,如此就大大提升观点的新鲜度了。另外,对于少量不同的观点需要进一步挖掘,因为经济不能仅仅报道当下看法,应该预测未来、模拟未来,提高警惕,这才是科学合理的作法。
比如美国富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翰.希尔维亚说,“量宽退场后,美国的货币政策当局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加息和将其庞大的资产负债表缩减至正常规模的过程,将带来更大的市场影响。‘调整过程经常是不平顺的。’他表示,利率调整和市场的波动将是对美联储的更大考验。”
很明显,约翰说到了美联储一肚子坏资产的痛点,问题是记者、编辑应该把美联储一肚子坏资产将来如何处理进行相关的专家采访、讨论、模拟后果。但是,笔者没有看到这些,所以,笔者在上文就对将来的美联储逐步抛出坏资产对美国经济、全球经济的影响。很明显,中国将来是美联储出售国债最大的受害者,但是,国内沉浸在美联储退出QE,中国影响微乎其微,相反说印度、俄罗斯、印尼等国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实际上,美联储接下来如果真的出售国债,那么中国就是最大的受害国,现在国内许多媒体一派莺歌燕舞,实际上,马上就是中国的痛点出现。
很明显,美联储选择出售国债是最好的利于美国的战略,但是却是打击中国外储资产、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武器。格林斯潘本世纪初一路降息至零,后来等美国老百姓大量贷款买进房地产后,一路加息,结果就是对美国老百姓投资房地产的一网打尽。现在,美联储有可能对全球投资美国国债的投资者一网打尽。
大家想想看,美国历来是一个善于模拟经济、模拟战争的国家,美联储退出刺激后,如何来促进美国经济呢?很明显,低利率未必有效,还是股市有效,这种盘点肯定会进行的。所以,出售美国国债利于美国经济发展延续微弱复苏的劲头,让道琼斯股指迈上2万点,却可以借此打击中国外储美债缩水和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如此,有利于阻止中国经济凌厉的步伐。这是美国乐意看到的结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人民日报》报道经济观点、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从深度、广度、力度上着眼,不要被国际著名智库迷住眼睛,要通过互联网搜索异见观点并挖掘出异见观点背后模拟、预测、讨论、采访等突破口,提升报纸的观点档次、前瞻性档次、预见性档次、模拟分析档次。否则,陷入肤浅的报道名家观点、刊登名家随大流的文章,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这是笔者给《人民日报》社长杨振武的建议,希望杨社长提升该报国际版经济、国内经济版的真知灼见,可以让该报经济记者、编辑试探笔者的建议。
作者简介:吴东华,知名经济学家,创新专家,服装战略专家,预测欧美元趋势第一人,第一经济整合专家,印度经济专家,外贸专家,世界经济专家,前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经济研究员、前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提出解购论淘汰并购论,抛出第四驾马车进行一系列整合创新,吴东华用第四驾马车精髓指导过美国大使馆、伦敦ARM、法国ENSAAMA、巴黎O.G.F.D.I、德国《明镜》等国内外数十家机构,指导技术创新、渠道创新、销售创新、款式创新、包装创新、服务创新、产业区创新、打造全国品牌国际品牌国际名牌,网络搜其《全球缺乏“离岸”经济创新认识》、《企业综合创新将赢全球10年》是创新最好研究,被指导企业业绩年新增50%、100%、200%、300%不等,经济研究范围、指导范围、指导企业收入新增速均超过顶尖经济院长,详见吴东华网易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