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社会化可以用通俗的观点来表达,也就是体育项目的民众化。一个具体的运动项目,只要有具备一定的目标参与群体,才有可能向市场化、品牌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体育改革后的中国体育产业如何发展?本文将从单一运动项目的创新角度来进行阐述。
众所周知,传统的体育项目采用的是举国体制,采用封闭性的办法进行训练。日常的体育运动项目无须向民众进行广泛推广,只要运动员代表国家比赛就可以啦。如今,这样的体育运行机制无法适应市场化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如何向民众推广体育运动、普及运动人口就需要新的思路和观念了。
体育的社会化推广
在认识上,我们可以将某种体育运动看着是一个具体的产品。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那么我们或许对体育运动项目的推广就会有新的看法。
社会化的体育第一个含义解读:体育运动的发展一定要有群众基础。没有体育运动人口作为支撑的运动项目无法满足市场化条件的运行需求。没有相关的体育人口,也就是该项目通过电视转播的时候没有收看群体。在收视率较低的情况下,是无法获得赞助商的商业赞助。这也是现在很多看上去比较好的体育项目但商业运作不成功的根本原因。
社会化的体育第二个含义解读:社会化的体育有一个前提,即社会化。这也就说,体育运动的发展必须要有与体育人口相结合的社会化组织。通过兴趣将体育人口进行聚合,再通过兴趣将体育人口进行组织起来,在此基础上,形成项目的核心凝聚力。此时,在兴趣相同、爱好相近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组织内特有的文化和理念,体育运动项目的目标人群才能逐渐清晰,体育项目商业运营的基础才得以形成。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依据体育的社会化中的两层含义进行逐步的聚焦,体育运动项目的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也就能搞清楚了。
社会体育的产业化发展有效对策
只要是商业化的运营,那么一定就绕不过知识产权的归属。这是商业运作的前提条件。在具体层面的运作上,社会体育可以遵循以下的基本规律,来推广和普及某项运动。
有效推广的步骤:
第一步:任何商业项目,均遵循战略先行的基本原则。在第一步中,重点要解决项目的发展方向、目标人群、覆盖范围、知识产权体系等战略性问题,以求得大家对项目发展上的统一。
第二步:根据战略规划,做好近期、中长期工作计划,将战略系统性地分解到各部门。并以此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和组织系统的建设及人员的配置与培训;
第三步:注重社会组织的发展。重点是帮扶社会组织,建立一批骨干网络,获得基础性人群,以此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实现运动人口的扩大和运动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第四步:对商业模式进行设计和重新评估目标人群的消费需求点。只有在第三步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找到促进项目推广和广泛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第五步:完善产品体系,按照核心产品、周边产品、消费服务需求等原则,构建以服务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运动服务产业系统。
在具体的运作层面上,我们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设计和规划,也可以根据公司的情况,采用轻资产和重资产模式进行市场的投入和建设。
社会体育产业化发展成功的评价体系与指标
评价运动项目向产业化发展应该有个指标系统,这个指标系统不仅要直接反应运动人口、消费习惯、消费主张、品牌认知、运动价值传递,而且还能够反应到产业覆盖面、服务能力、企业盈利水平、产业互动性、经济促进性、消费引导性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