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上听桨声
古秦淮码头 蔡律摄
中学时读朱自清先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秦淮河在作者笔下如诗、如画、如梦一般。船只、绿水、灯笼、月光、大中桥、歌声……种种景物,作者抓住其光、形、色、味,细细描绘,却是明丽中不见雕琢,淡雅而不俗气,使得秦淮河在水、灯、月交相辉映。秦淮河两岸建筑,它的历史、它的繁华、它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吸引游客探访。抵南京已是深夜,酒店定下后,来到秦淮河边,22时30分左右,与8位游人乘最后一班游船观秦淮河夜景。
波光粼粼秦淮河 蔡律摄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描绘的秦淮河畔在当时的繁华景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诗人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唐代诗人杜牧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暗指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人,今天读来令人感慨。
十里秦淮 蔡律摄
“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秦淮河逐渐成为金陵城的繁华地带,内秦淮河从东水头至西水关全长4。2公里的沿河两岸,许多豪门世家、权贵差不多都聚居于淮水两岸,繁华昌盛,金粉楼台,鳞次栉比。夫子庙附近的河房是绮窗丝幛,十里珠帘,灯船之盛,甲于天下。许多名胜古迹、历史掌故、风流韵事,都发生在它的身旁,被历史文人骚客吟颂传唱。 “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美称“十里珠帘”的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景,汇集着说不完的轶闻掌故;曾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又留下了无数可纪可述的史迹。
十里秦淮迷人夜色 蔡律摄
“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史料载,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两岸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江南佳丽之地。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元宵节时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灯万盏,秦淮两岸,华灯灿烂,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明末清初,秦淮八艳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在清代江南贡院考区高中状元者达58名,占清代状元总数的52%。明清两代名人,吴承恩、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翁同龢、张謇等均出于此。
夜色中的夫子庙秦淮河(图片来自网络)
“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秦淮河不愧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秦淮风光,以灯船最为著名。河上的船,不论大小,都一律悬挂着彩灯,凡游秦淮河的人,以必乘灯船为快。秦淮灯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历代南京民众延续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间,长久以来,它已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淮河码头夜渡 蔡律摄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也住这一地区。夫子庙附近的桃叶渡,据说是王献之迎接其妾桃叶的渡口。相传王献之的爱妾桃叶与其妹桃根乘舟来到这里,王献之来到渡口迎接,并作《桃叶歌》相赠:“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渡以王献之的风流故事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又以其“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的优美景色使人陶醉。
十里秦淮十里烟云 (图片来自网络)
秦淮河从历史上看来,文明总是从有水的地方来的,正如同黄河之于中国、恒河之于印度、尼罗之于埃及。或者缩小到城市范围看,如同嘉陵江之于重庆、府南河之于成都、松花江之于哈尔滨、湘江之于长沙、珠江之于广州。秦淮河对于南京就是这样的河,秦淮河在通济门分两支,一只绕道南城墙外向西流,称为外秦淮河;另一只通过东水关进了南京城,这才有了“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的繁庶秦淮。
朦胧灯火想象古时青楼 (图片来自网络)
秦淮河流淌了千年,也包容了无数朝代里或沉重或清浅的失意怠倦,文人骚客仕人遗老,居庙堂之高的贵人达官,带着一身的落寞半世的羁绊,在这十里秦淮上,在微凉却又飘荡着迷离的夜色里,听听江南小调,品品香茗佳肴、美人在怀,丝竹犹耳,大抵可以用浅斟低唱挥一挥尘世的浮名、官场的跌宕。
十里秦淮不舍昼夜。(图片来自网络)
六朝金粉、水洗凝脂的奢华,南宋隅安、晚明落魄的萧瑟,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一段段醉生梦死,与文人政客相互交缠的一腔腔辛酸与无奈,至今已变得遥远,曾经的十里秦淮唯一不变的,大抵是这喧嚣吧。如今你看,各地的游人、各色的景象、各样的声音,而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大抵也成了不同口中不变的时尚,丝竹弦乐、昼夜笙歌,有的只是一水秦淮承载着千古悠悠多少梦幻。
夜泊秦淮,秦淮风光,以灯船最为著名。(图片来自网络)
游一趟秦淮河,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穿越,看人间百态,品岁月蹉跎,叹时代变迁,思前程风景。
蔡律 2014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