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成功之路何在?


    中国推出马歇尔计划如何取得成功?

研究机构与媒体都以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来描述中国大规划对外基建投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重要实施保证,“一带一路”是中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通过资本输出消化自身的过剩产能,并以拉动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全球增长。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有必要,于己有利,于他人有益。要结合中国实践,学习正宗马歇尔计划的经验。

 

美国马歇尔计划之所以能够成功,有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观念合拍,与市场的需求。二战后美国作为当初无愧的经济大国,有实力输出资本与项目,百废待兴的欧洲亟需建设。一战后对战败国的掠夺,导致纳粹兴起,让所有国家心有余悸。凯恩斯的《和平的经济后果》,从经济层面彻底批判了一战后划分地盘、抢劫战败国的模式。

 

马歇尔计划于19477月正式启动,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巩固了欧洲的经济基基础,不仅让西欧从战后迅速复苏,还使美国与西欧成为对等的自由贸易伙伴。美国与西欧被援助国双双获益,奠定了西方世界的新格局。

 

其次,美国并不强求归还援助基金,投资、建设与贸易一起启动。

 

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马歇尔计划的参与国政府大多清楚,他们不必向美国归还这笔对应基金的款项。最终这笔款项余额大多被编入本国的财政预算,然后从此“消失”。不过德国却是一个例外,美国开始便规定德国必须在日后归还所有援助款项。不过在签订1953年的伦敦债务协定(London debts agreement)之后,德国须偿还的援助金额已被削减到了10亿美元。自195171日之后,德国从马歇尔计划中获得的援助共折合2.7亿美元,而他们只需向华盛顿的美国进出口银行(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偿还其中的1690万美元。直到19716月,联邦德国政府终于以分期形式向美国偿还完毕了最后一笔援助债务。

 

第三,资金的使用非常有效。

 

成立经济合作总署,划归各国的资金由所在国政府和经济合作总署共同管理。每个参与国的首都都会驻有一名经济合作总署的特使,一般由一位有一定声望的美国籍商界人士出任,提出建议,监督效率。不仅如此,经济合作总署不仅进行资金分配方面的合作,还组织由政府、工商业界以及劳工领袖组成的磋商小组,对经济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决定援助资金的具体流向。

 

此举对美国消化产能有利,欧洲人将大多数来自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用于输入美国生产的商品,截止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

 

同时促进了当地的投资与生产,设立对应基金(counterpart fund)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转换成为由当地货币构成的资金。按经济合作总署的章程规定,不少于60%的基金数目应用于制造业的投资。德国大多用于向私人企业贷款,主要用于资助德国中小企业,在推动重建进程推动就业领域起到重要作用。这笔基金在德国的再工业化过程中也起了核心作用,从19491950年,德国采煤业投资总额的40%是由对应基金提供的。

 

资金还得到了循环使用,加快资金周转,是当时条件下的货币扩张计划。欧洲进口商购买美国商品,以复兴计划的美元支付,但本土商人以当地货币支付货款(可以采用信用支付等形式),逐步支付后,这笔款项随后再投入本国对应基金,以供政府实施其进一步的投资计划,如此货币得到了不断的循环使用,也提升了当地货币的信用。除此之外,美国还提供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扶持。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要获得成功,理念上必须有共赢思维,而非过剩产能倾销;中国提供资金与技术,以人民币与当地货币进行结算,循环使用提升双方货币的信用;其次,投资银行或者复兴基金必须有严格的监管,在中方掌握主导权的前提下,涵盖各方利益的高效运作方式。

 

仅以中国外汇储备多、产能过剩推进马歇尔计划是狭隘的,该计划是区域经济、政治、外交等各方面的重塑过程。

 

注:奥巴马拖累民主党

 

美国民众转向共和党,加上茶党崛起

 

比以前小布什时期更右,如何做准备?

 

机场里乌泱泱的全是人

 

买上回程机票的人,一块石头落地

 

有雨天赶上末班巴士的感觉

 

循着灯光,一路到家

 

开开灯,打开燕麦包、蜂蜜罐

 

人是这样的,就是四海为家

 

知道有个地方是自己的,有人在牵挂着

 

心就落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