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伦理共同体·之五·管理战略的精神空间结构


中心论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结构价值空间隐藏着战略漏洞。

论点延伸·谋求人本质的立体发展能够尽可能改观战略管理瞭望失权的局面

 

 

   管理战略精神空间结构

   划算性思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避开艰涩的经济学判断,把专业经济学从高高在上的金字塔顶端礼迎到朴素的地面,一来是去中心化时代的大势,二来为方便解码经济伦理共同体的体性由来。通过划算性思维的朴素梳理,经济和伦理意识形态之间的大块纠结渐渐解索。伦理就是秩序结构;道德就是对秩序结构的行为诠释;经济学就是在秩序结构中的系统划算。但我们的心头是否仍有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经济和伦理,凭什么可能在秩序结构中共同栖身?经济和伦理,它的超越体量如何展开?人的全面本质如何在经济伦理生态中健康成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经济和伦理的秩序结构如何依存?管理战略应从哪个空间高度关注经济和伦理的秩序关系?我想,这一切,都在经济和伦理的大体时空之内,而且,当物理时空被当做管理思想面对时,“空间同体”而“时间无法同步”的千古窘境也是此节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纯粹的物理时空中,时间和空间是密不可分的。但通过对管理思想史的巡梭,我们发现,在任意几个管控系统之间,都存在“空间同体”而“时间无法同步”的情形。无论策略把控还是自然控制,此体和彼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永远无法消除。用时下的时髦语言说,此体和彼体之间,相对的空间跨界现象是世界固有的,所有的空间跨界因为并不绝对的跨界重合而存在相对交叠情形。就是说,此体和彼体之间,既不可能发生绝对的信息隔绝,也不可能发生绝对的信息对称,因此,比较而言的信息不对称是永恒存在的。而存在的根本理由,恰恰是管理战略的要点。

   管理问题的内部大概脉络,无非是“人管人、人管精神、精神管精神、精神管人”,加上机制结构因素,情形会变得复杂些。但管理问题的单纯性只能回到人本质的大体内涵中,并把物化机制的结构复杂性看成人本质的大体外延。这样的话,管理战略的要素简单得叫人吃惊:圆心,半径,圆周。所可商榷的是,三个管理学要素到底不是规则意义上的几何模型,甚至难以在管理学的社会基础上刻画出模型来。比较难,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主要阻力,差不多来自传统管理的金字塔顶端。然在这个无不去中心化时代,战略管理三要素却是管理战略的固存属性:一个性质确定,而具体位置并不确定的圆心;一个功能确定而长短大小繁简不确定的动力摆幅(半径);一个自然性质稳定而几何学性质不规则的圆周。在这里,“性质确定,而具体位置并不确定”显然是去中心化的时代本意。因为,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为人民服务”,是殷勤搭建管理体系的动力半径的摆动机制,是真正按心中的道,为管理道路即动力半径来运筹实现条件的。因为,动力半径的活力,决定着管理体系的圆周体量,说到底决定着跨界和博弈的力量。而战略管理大家,也不再是作威作福的土皇帝。战略管理的简要元素,是一种不规则的规则,是一种具有规则性的游戏,就像《克里克里·巴巴变》中的变化精灵,“空间同体”,你会变,我不会变,那么,因“行动时间上的同步困难”,其中某一方以功能半径进行跨界的事情时刻会发生。在以往的历史经验中,因对管理系统把控失灵而发生的喜剧、闹剧和管理悲剧,其实就发生在不同管控系统的恩怨交叠之间。

   在经验视野中的我们看来,我们可以把各个共同体之间的恩怨交叠理解为战略管理的特殊定律,既是定律,也算是造成人生烦恼的根源了。这根源的典型表达就是,你觉得生命是你的,可你头上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却都不一定是你的。正由于我们头上的物理空间是敞开的,并且相邻跨界或和隔邻跨界的情形会轻易发生,所以恩怨交叠定律的另一个表达如一首偈语,恩生于怨,怨生于恩……正可见,正牌的管理思想断不可被纯粹的物理时空观给忽悠了。直接挪用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观念所造成的后果已经不是管理学错觉,而是管理学喜剧、闹剧或悲剧。我跟你老婆同处在一个宇宙中,按理说信息也应当绝对对称,那你跟你老婆洗澡做爱对我来说就不存在隐私权问题喽!不惟如此,国家不再需要安全局,企业也无所谓商业秘密,商业间谍在互联网时代终于失业了。这怎么可能嘛!而且,不惟在互联网时代代,“空间同体,时间无法同步”的事情无时不在。同样在18世纪的地球空间,为什么西方发展,大清帝国就没有发展?在同一个二战太平洋场,日军偷袭珍珠港为什么准备的那么充分……所以,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体验和跨界思维可以从营销层面尽情忽悠。因为,你本身就在运用思想信息的不对称进行营销,胜了就对了。而且如果以此忽悠了人家的战略管理思想,那只能说明,你的战略跨界已经圈定了人家头上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按互联网思维的游戏规则,谁被圈谁要交学费,吃亏就是占便宜,的确信息对称了。但在管理战略上也一定崩盘了。于是,再一次证明了共同体之间的恩怨交叠定律你觉得你的网络钱包是你的,但钱包拉链的开合空间不一定是你的。一句话,在经济和伦理找不到自己的共同体体性之前,现有的经济管理结构价值空间隐藏着巨大的漏洞,本质上,属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划算漏洞(略)。

 

   互联网思维是划算性思维的前沿表现形式;划算性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乡土表达。在经济伦理共同体立场看来互联网经济的四外流溢正撼动着一些千古不变的思维规则,城市的想法跟雾霾一色漫游在划算性思维的天空,办公楼是你的,但里面的想法不见得是你的;乡土的思谋跟黄土一体植根于划算性思维的原野,土地是你的,但土地的所有权不见得是你的。恩怨交叠定律在我们头上的天空中无处不在,它向无形的老鼠精,寄生在地磁和天磁的能量场中;在各个共同体之间打洞遁行;如果你是互联网时代的喵星人,它就是磨砺你管理智慧的高手;如果你是农业经济的地主,它就是打穿你保守仓库的无间道。

   在这个无处不在跨界的时代,传统老规则越来越可以当游戏玩,游戏的规则可控性变小,规则的游戏自由度变大。互联网大佬确如下山的大猩猩,互联网思维的知识划算力度见门就擂,跨界思维的功能性半径遇墙就翻,逢局便搅。管理战略的危机倒不在具体事件的可控性本身,而在于互联网思维正通过经济划算的毛细血管渗透到时代文化心理的各个层面。很显然,离开哲学的思想力量,时代现象已经不是集体无意识的老牌心理学能够圆活解释的内容了。

  互联网思维的年轻力壮活力四射意味着意识形态的文化列国到来;预示着传统文化的春秋战国时代将紧随其后。这就是说,在各个管理系统跟互联网规则和互联网思维耦合成的共赢机制之间,管理者把控自家系统的难度系数越来越高。佛即是魔,魔即是佛,可控的经济规则转眼就可演变为合法的拆墙规律当然,随之而来,原本可管理的伦理秩序转眼会演变为合法的拆台由头。卧榻之侧,不但容许他人鼾睡,拆墙之后,连老婆可能的,何况产业。

   但以战略共同体眼光看,管理系统的边廓受损自然会降低一个管理系统可持续发展下去的信心。当所有的传统产业真被前沿产业格式化之后,不见得就是民族文化的幸事。欧洲的互联网发展速度并不快也不见得是件坏事。毕竟,许许多多非物质文化寄生的产业保持着原有的生态面貌是历史文化的福分。无疑,在这个战略难局中,一个摊子,到底有没有一个自在而独立的共同体的圆心、半径和边廓以及无形的边廓如何解码,这要管理人累死一批脑细胞的。

   站在人口红利消失的内陆江湖,朴素的划算性思维也正在文化列国的疆域上茫然四顾,正思谋到底跟谁耦合更觉划算。无疑,这是一层是互联网思维的无间精灵。在传统的伦理共同体看来,尽管持有独立的合法所有权,管理首脑们的管控处境却显得越来难在互联网思维的前沿攻势面前,企业的摊子是你的,但在摊子前打主意的划算领空却不见得是你的,时代的管理战略处处存在失权之虞。顺着恩怨交叠定律的脉管,无间的精灵们在有形和无形的身份八面游走,随时加重着管理者的战略焦虑。对于平凡的家庭,血缘关联我们,而伦理空间不一定是我们的,是我们在情感关系上瞭望失权;对于收入,钱包是我们的,而开合空间不一定是我们的,是我们在经济关系上瞭望失权;对于制度机制,岗位是我们的,而权利空间不一定是我们的,这是在契约关系上瞭望失权;作为老板,生意是我们的,而制度空间不一定是我们的,这是在生产关系上瞭望失权…… 

   作为管理体系的变更节律就更加频繁,这使得管理者的划算性思维无法消停财富生产共同体的真面目到底是山岭还是山峰,是踏踏实实地划算实践地面的大局,还是高高在上地划算精神天空的大体,这向来是中国一把手的特色烦恼。而传统管理的战略划算就像陕北的老羊倌面对越发陌生的牧群,牧群从相互远离,到掺乎在一起,边界的消失,自然引起一把手羊倌的战略惊惧,怎样用一个口哨打一串响鞭,把所有权明晰的牧群吆喝回来,的确是大成问题了。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竞争技巧,在本时代差不多已演进为行为艺术这是一个个体经济人正经受完态蜕变的时代。就这样,互联网思维的前沿攻势令时代眩晕,划算性思维的原始表达孱弱可怜,“空间同体”而“时间无法同步”的精神把控困难无处不在。

  划算性思维的直觉告诉我们,中国意识形态的“道和路”对“床上床,屋内屋”的温情依赖选择已走到绝境。中国哲学的“虚体关系”需要对现行伦理秩序进行“屋上屋”的视域瞭望,而其“实体关系”需要对经济秩序进行“床下床”的机制改造。既然第一篇说到,中国哲学的“虚实关系”以软硬手法共同支撑着中国哲学的“虚实”本体论,那么,无处不在的跨界现象,其最初的发心一定属于空间思维极端发达的智者。比如,互联网大佬,他们的专业学历可能本不在信息科技领域之内,而在所有专业研究领域的上空,他们是佛魔不二体的神秘幽灵,在实体跨界还没有发生的当初,他们就在准备自己的战略轰炸编队了。

 

   从人本质全面的成长内容看,自己管自己,必然考验着管理者对共同体命运的划算性选择,这是立体的战略划算。众所周知,中国内陆处于政治大一统的文化土壤中,是一个少数服从多数的特色国家。比之埃及金字塔,中国特色的金字塔结构是无形的。中国式管理的命运,几千年来一直在少数多数、改革革命、集权民主、专制失控、治乱交替之间兜圈圈。前途光明看不见,道路曲折走不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规避不完的利害曲折中,平凡老百姓没谁能当起三两个“河东河西”,两回合下来,根本来不及系统划算,一犹豫,差不多一生就玩完了。史马迁认为自己的历史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结果。

   前面说到,世界空间的作用体量往往大于历史认知视野中时间性的认知体量。 我们可以想象,先秦两汉思想者生活过的天地关系跟我们现在天体物理学视野中的天际平衡有什么差别?有差别么?虽然宇宙仍在膨胀中,然两千年之间的个体断裂记忆跟46亿年的宇宙膨胀速率相比是不是可以忽略不计呢?在文明的发展的迷人节奏面前,现代人早没有了仰望天空的闲工夫。中国人在迷人节奏和对利害规避的喘息之余,差不多没心思关切历史时间序列之上的空间体量,更贴己的损失是,我们没工夫划算为集体规避历史曲折所付出的价格成本和价值损失。跟人是什么的哲学任务相比,人属人类是一切畜生中唯一需要依赖精神高度来观照和瞭望自身在时间序列中是否迷路的一种动物。我们在中国特色的利害曲折中琐碎的规避动作已经耽误了太多的时光。若用思想划算,我们可亏大发了。

  在寰型的地球表面,只要有地球磁场穿越的空间中,隐形的共同体现象便无处不在,而由于恩怨交叠定律,各个共同体之间的战略漏洞也无处不在。什么“河东河西”的历史曲折道路?什么朝令夕改朝三暮四的权谋伎俩?都不过是些划算性思维的拙劣玩家。几千年了,这些由劣质规则制定起来低能游戏早让中国老百姓对任何传统管理手段失去了信仰意义上的耐心毕竟,中国老百姓总不情愿向宗教(包括儒教)认同自身的“牧群”身份。个体人生对集体观念的不耐烦,跟朝三暮四的权谋划算针锋相对,早就沉淀为中国特色的历史怀疑心理。经济伦理共同体时代到来之际,划算思维进化走向是自我内在谋求全面人本质的立体发展,这将成为经济伦理共同体时代的战略管理典型特征。关切人本质立体精神结构能够尽可能改观战略管理瞭望失权的局面从正面理解恩怨交叠定律,生命是我们的,而我们头上的精神筹划空间也一定是我们的老百姓,不能再度对价值关系的瞭望塔上失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