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金融债务


 很多人认为,政府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之高是导致金融风险爆发的根源性问题,国际社会对此也表示认同,包括郎咸平教授都不建议百姓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其原因也是如此。但是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对于实体经济的债务风险问题,还是持有乐观态度的,分析如下:首先,我希望能够很客观的理解两个经济类词语,即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什么是经济泡沫?就是未将资金用在正地方,那么从市场经济这个角度来讲,就是未将资金投入于产品换代升级和企业转型升级方面,而是一味将资金用于不断扩大固定资产规模,结果外表的华丽终究抵挡不住现实的残酷,资不抵债之后就变为国家所有。那么通货膨胀呢?很简单,货币供应大于社会需求,反之就是通缩。

  其次,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对于金融风险来讲,到底有何影响?经济学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日趋严重促使着经济泡沫的不断扩大,而经济泡沫的不断扩大又会提升金融风险的爆发几率,但是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由于发展背景不同,因此,对于“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的表现形式也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我在《法律专业2014认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速将会保持在7.5%的水平》一文中提到过,中、美两国的实体经济在面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的处理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美国是重“质”不重量,是实质经济。而中国是重“量”不重质,是规模经济,因此,美国是低利率,高失业率,不存在通货膨胀。而中国是高利息,低失业率,存在通货膨胀。那么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是否严重?答案是否定的,甚至说将来的发展趋势会逐步缓解通货膨胀积聚的局面,何以见得?解析如下:截至到目前,中国的M2是140万亿,其中包含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41万亿,那么实体经济+个人住房贷款=99万亿,由于个人住房贷款部分属于最具稳定性债务,因而不必多说。虽然实体经济的整体债务占有M2的绝大部分,但是并不意味着能够冲击金融市场。为什么?大家都清楚,国家在成立初期并没有太多资金,往往是依靠建国之前的固定资产来创收,假如我国的首笔税收收入为100亿,那么这个100亿会如何使用?拿出50亿放在银行留用贷款,再拿出30亿用于地方建设,而最后的20亿会留存国库,那么国库里的资金有何用处?用于印发货币以填补货币市场的资金缺口,那么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国家收入也会逐增多,一方面来源于实体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即税收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来自于金融需求的不断提升,久而久之不论是银行资产、地方财政,还是国库留存都会显著提高。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是属于重“质”式的发展趋势,那么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会是税收,而非存、贷利息差,反之则倾向于存、贷利息差。区别在于前者是通缩,而后者却是通胀,那么通胀能够带来何种趋势?资不抵债,当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抵御不了金融风险的时候,就会超发货币。而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总共在两个时期使用了货币宽松政策,第一个阶段是01年到07年,根源在于国有企业连年亏损导致改制,而改制过程中的资产流失问题也导致了货币市场的资金蒸发。第二个阶段是08年到13年,根源在于股市崩盘。而股市崩盘也同样导致了货币市场的资金蒸发。当然这种“蒸发”情形,不是说资金真的变成浮云飘走了,而是被少数人揣在兜里导致贫富差距拉大。而此时央行的通常做法就是将国库的资金取出以用于印发货币,然后再将资金投入于货币市场来维持供求关系的平衡。而平衡供求关系的实质就在于促使货币供应能够基本满足社会需求,而不是要供大于求,其实在重“量”式的实体经济发展当中,银行贷款永远都是个稀缺资源,因而才会促使通货膨胀形成。那么通货膨胀与经济泡沫之间是否真像经济学理论中所说的,即通货膨胀是导致经济泡沫积聚及金融风险爆发的根源。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举例说明,某企业向银行贷款10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线,结果产能过剩致使企业经营困难,于是宣布破产,而在破产清算的时候,整个企业的固定资产仅值10万元,这就等于有了90万元的坏账。而这笔坏账却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固定资产在折旧过程中所导致的资产缩水部分,应该由谁来买单?另一方面由于产能过剩所导致资源成本的问题,应当让谁来负责。银行?我想正确的说法应当是让国家来接受这一切,同时这90万元的坏账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废品材料就从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当中一同被抛除,随之而来的是央行在拿出90万元来填补这笔资金缺口,但是如果央行“不作为”,那么货币市场会逐渐形成紧缩状态。而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未来会有更多的境外企业参与到本土竞争中来,那么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来讲,会有三种情形出现,即被淘汰、被兼并和促合作,其实不论是哪种情形,对于缓解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都会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最后,我再强调一次,企业被淘汰就等于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得到了缓解,而央行从国库拿出资金来填补缺口的行为,就相当于新鲜血液的重新注入,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就是将这种新鲜血液注入于潜力企业当中,企业被淘汰多少,资金缺口就会有多少,央行资金就会重新注入多少,而出现这种局面对于银行系统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来讲,却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而被兼并和促合作就不用多说了,因为对于实体经济的债务问题来讲,是有利而无害的。因此,通货膨胀与经济泡沫甚至金融风险之间并无任何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仅仅具有理论层面的关联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