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盛世修祠反映国民祈求平安


   曾祥裕赴吉安为曾氏宗祠堪察风水

 

            曾祥裕赴吉安为曾氏宗祠堪察风水

12月11日,曾祥裕应吉水水南镇瀘江曾氏祖祠之邀,前去堪察风水。                                                                         
     盛世修祠。这次吉水瀘江曾氏祖祠修复进入启动程序,管委会邀宗亲曾祥裕前去堪察风水,征求风水师的专业意见,以集思广益,让修祠此事做完美。
 
     吉水是曾氏的第二个发祥地。自据公南迁吉阳,曾氏已在吉水繁衍生息一千九百十七年。据公后裔在吉水不断繁衍壮大,迁徙全国各地。吉水大地散落着四十多曾氏祠堂。
 
     宗祠、或称〝家庙〞,通称〝祠堂〞,是安奉列祖列宗神灵安息之所。在传统的宗法社会里,它是祭祀祖宗庄严肃穆的殿堂,又是执行族权动家法的场所。宗祠之设,旨在祀祖敬宗,追远报本,亦为团结宗族保存文化传统精华,有人说“有家必有祠”即有姓氏家族聚居之地,必有宗祠之设。 
 
吉水水南瀘江祖祠,衍生三房,也建分祠。瀘江曾氏开基祖乃唐同光年间为吉州司户的曾礼。是据公次子瑒房后裔。兴国崇贤里浮云洞曾家营开基祖日阳公十世孙。公元924年为吉州司户期间,因公务至瀘江。爱瀘江山水之美,遂卜居于此。开基至今已历千年。传世四十余世。期间子孙迁徙在外的不计其数。据旧谱载:九世锐後公徙麻城。十五世淑昭,淑曦,淑友徙青原值下新车,沙湾,十七世允中徙值下王家车。二十七世昌荣,昌华,昌正,昌祥四兄弟因乱徙居广东南雄。还有徙居北京,江苏,浙江,武汉,天津,南京等地的不胜枚举。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  曾为泸江曾氏修谱作序:“今瀘江之族,考其先世,一自寧都分徙興國崇賢里曾家營,日瑒公為曾氏之上世祖也。十世孫廿一郎,名禮,字居敬,唐同光時,任吉州司戶,經遊瀘江,覩茲山清水秀,子孫定居焉,實為瀘江上、下車之始祖也。後子孫眾多,百千餘口,分下車、上車、石壁三族。於今,凡十六世。自唐歴宋四百餘年,而本支益遠,科甲薦舉,代不乏人,皆由祖宗德厚流光之報也。累朝仕宦,詩書繼美, 為瀘江之最。簪黻相輝,又吉水之最也。歐陽子宦遊五十年,致仕林泉。叔潛向予求序,言勿靳。曰;吾與叔潛有夙誼之好,曾氏族何得而議焉,豈可靳而不序,正當序其曾氏之族譜云。”
                                                               
  经堪察瀘江曾氏祖祠的坐向为子山午向兼壬丙。大门两侧的楹联倾诉了该祠堂的风水环境优美和文脉相承左抱泸水右环欧水诗书继美宛若东鲁名巨 文山后枕仁山弦歌具存依然武城旧弟”。
 
    曾祥裕赴吉安为曾氏宗祠堪察风水曾祥裕赴吉安为曾氏宗祠堪察风水
        曾祥裕认为,修复旧祠要随外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 如泸江曾祠前面的路抬高了,以及受水灾的进水的因素,都要在这次修复宗祠时加以考虑。     
             
     现在各地修祠最头痛的事是因修祠加高或扩大规模,会遭到少数人的反对。因为他们生怕其家挨宗祠太近,而风水会受到影响。固然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是要明确的是,一个村子宗祠是全村的风水聚集点,它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修复宗祠是头等大事,不可因小家利益而挡道。(曾海亮)
 
          (温情提示:赣南杨公风水培训网将于2015年元月一日在风水名城赣州举办杨公古法风水学习班,请有志于学习关注。电话 13766307454.QQ421184777)

曾祥裕赴吉安为曾氏宗祠堪察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