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但 桃源湘晖为什么敢于花费巨资接受一家频临退市边缘的造假公司,其中有没有奥秘之处呢?单单从表面看,经过停牌前大涨,经历复牌后大涨,卢建之已经获得巨大收益,今天收报于6.84元,账面上已经有了2.84差价,账面浮盈已经高达9000万元,从成交量来看,涨停有望延续,但笔者认为卢建之不会仅仅停留于此,其野心是打造自己的资本王国,实现间接上市。
桃源湘晖于2013年8月30日、9月11日向龚永福、杨荣华夫妇合计提供了1.4亿元借款,用于解决其债务危机。当时万福生科造假案情已经发生,桃源湘晖还敢于出借巨款,笔者认为醉温之意不在酒,而在于谋取万福生科控制权,事实证明,桃源湘晖得其所愿.由于龚氏夫妇已无法偿还借款,根据2014年1月20日桃江法院作出(2013)桃执字第194-1号《执行裁定书》,龚永福持有的2508.77万股和杨荣华持有的1000万股万福生科股份,按每股3.99元的评估价,划拨给桃源湘晖,用于清偿上述1.4亿元债务。上述司法划拨后,桃源湘晖直接持有万福生科26.18%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卢建之持有桃源湘晖100%股权,因此卢建之将成为万福生科实际控制人。为取得万福生科控股权,桃源湘晖还自愿向龚氏夫妇支付8500万元,作为其让渡万福生科控股权的合理补偿.
并不是桃源湘晖一家有如此慧眼,宁波永道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也是独具慧眼,通过相同模式,以6000万元的代价从龚永福手中获得1503.76万股万福生科股份,每股作价也是3.99元,宁波永道成立于2013年2月底,恰逢万福生科事发,而其执行事务合伙人吴海霞还是个"85后"。此公司似乎是专门为接受万福生科而设立的.
中国股市历来就有炒作重组的习惯,虽然万福生科频临退市边缘,但只要保住壳资源,后市价值依然不菲,保住上市地位是万福生科和当地政府的一件大事,势必穷尽一切能力,公司2012年度和2013年度已经连续两年亏损的万福生科,在2014年前三季度继续亏损了2718.63万元,面临退市边缘,但万福生科11月28日晚间公告,公司拟以8300万元转让持有的全资子公司桃源县万福生科收储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收储公司 )100%股权给自然人刘开森。 公司表示,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改善经营和财务状况,同时对2014 年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本次交易预计将为公司 2014 年度增加约 2900 万元左右的净利润,这样的话通过非经常损益前三季度就有了近200万元的利润,公司还公告公司董事会一方面将加强管理、严控成本费用,改善公司盈利水平,在保壳关键时期,笔者认为一直力挺万福生科的地方政府也会再施援手,不出意外的话,笔者认为14年万福生科通过非经常损益实现正利润并不难,保住上司地位也就毫无悬念。
实际上不仅仅是笔者那么认为,市场游资大佬也是出手大方,豪赌万福生科复活,截至万福生科2012年末的股东榜中,尚未有此人身影,而到了2013年3月末,肖立海就已经买入了45万股,占万福生科总股本的0.33%,位列流通股东榜第一。而在此后的14个交易日中,肖立海更是大笔吃进19.88万股,将持股比例提升至0.48%,成为万福生科第十大股东。稍晚于肖立海,有个名为肖立江的自然人股东也出现在了万福生科股东榜上,凭借在4月份14个交易日买入的至少6万股,肖立江在停牌前完成了26万股的建仓。 同样"大胆"的还有广东粤财信托有限公司-中鼎、自然人股东张寿清、舒新月、马金凌、林秋霞,其均在4月份的14个交易日中完成了建仓,持股数在24.9万股至58.97万股之间,均位列流通股股东榜。其中,张寿清此前尤以精准投资"否极泰来"的上市公司而在资本市场闻名。市场资金豪赌凸显退市制度的艰难。
短时间保证主上市地位只是第一步,要维系长期利益,就需要资本市场中能人者利用制度漏洞,发挥长袖善舞的本性,进行广泛的资本运作,方能取得超预期收益。
实际上,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创业板不允许借壳上市,但是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切都可以通过人的灵活运作来实施,借壳上市的定义,根据《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12条规定,自控制权发生变更之日起,上市公司向收购人购买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期末资产总额比例达到100%以上的,12个月内连续购买已累计数计算,就属于重大资产重组,但是一年内注入资产不到100%就不算重大资产重组,这就留下了巨大操作空间。
卢建之担任内蒙古中科恒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湘晖资产经营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晖成套设备发展有限公司、长沙市齐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此外,其还持有上市公司华数传媒0.09%股份。旗下资产较多。据知情人士透露,卢建之所控制的湘晖资产已"觊觎"A股市场多时。 2007年,湘晖资产曾介入ST嘉瑞(现华数传媒)重组,欲与北京天润置地联手,拿下ST嘉瑞控制权,但是由于成本过高,拟置入资产过于单薄,该方案终止, 随后,卢建之又把目光转向了ST东碳(现阳煤化工)。但由于谈判过程过于复杂,加之ST东碳业绩每况愈下无法再等,湘晖资产再度与资本市场无缘。从此可见,卢建之一直梦想进入资本市场。获得万福生科终于如梦以偿。
首先卢建之可以拆分自己的资产,让注入资产总额少于万福生科的总资产,可以分布缓慢的注入上市公司,从而规避借壳上市的有关规设定,首先注入资产规模较小的盈利最好的资产,逐步改变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逐步改变上市公司主业经营,从而保住上市地位,这是第一步,其后做大公司经营规模,让公司资产逐渐庞大,加大资产注入速度和力度,把自己旗下的资产全部打包注入公司,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借壳上市。控制人通过资产溢价注入将获得暴利,还可以通过市值管理层推高股价减持股份获得超预期收益,因此壳资源依然是资本市场的奇货可居,哪怕是造假上市的壳也是宝贝三分。
因此虽然万福生科面临退市边缘,但还是深受市场人士的爱戴,就在于创业板不允许借壳上市的规定听起来非常厉害,但在精明商人面前,依然是纸老虎一只,实际控制人依然可以通过多批次分步走的方式实施资产注入,实现变相的借壳上市,创业板不允许借壳上市依然是形同虚设,有胜于无。
万福生科生死而复生,并得到市场大炒,让被誉为历史最严厉的创业板退市制度蒙羞,昭示中国股市退市制度的艰难,也揭示中国股市退市制度和借壳上市制度依然充满者弊端,完善有关制度道路依然漫长。